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与子
”
“不行,他还有其他要事,韩国公,他现在算是我东宫的人了。”
逐渐朱标摆了摆手,否决了这个说法,新粮很重要,火器就不重要了?赵集对他的评价可是极高了,现在据说已经到了火器的最终制造阶段,别这个时候把朱安宁调走,那才是坏了大事。
“韩国公勿要这么急,就算那安宁小弟愿意,就他一人,想来也是很难说解决那么多亩地的耕种啊……”刘伯温插了句话。
是让李善长略微冷静了下来。
话题好像就此僵在了那里。
明明这新粮就在眼前,怎么耕种却成了问题。
而一直没有开口的李文忠。
突然拱了拱手,说出了朱元璋和朱标想要的话语。
“上位,殿下,犬子一直在那安宁小弟那学习耕种,现在,应该到了可以帮忙的时候了。”
这话一开口,也是提醒了刘伯温,他也是连忙跟上。
“刘廌,刘畾,也应当可以帮忙。”
两人都没有丝毫犹豫。
却也是让朱元璋笑了起来。
“确实,他们对新粮的耕种……不,应当说他们对稻田的耕种和对新粮的耕种,都已经极其熟练,据说还在朱安宁那学到了不少奇怪却又相当有用的东西,只是,若你们答应的话,咱这里可给不了什么了不起的官职,就是去到军屯那边指挥劳作,比起朝堂那些官员,怕不是要辛苦许多啊,你们愿意?”
这话说出来。
李文忠和刘伯温都是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们一同行礼又一同开口。
“他们愿意。”
朱元璋,听罢,又笑了起来。
几人其实心里都是明镜。
这种新粮,绝对是大功绩一件。
别说现在给的官职低,就是不给,他们都愿意。
指不定是要流芳百世的啊。
这活。
所以其实刘伯温和李文忠,都在心中暗喜。
要说谁不爽的话,大概就是李善长了吧。
他唯有懊恼,怎么自己的儿子孙子没有去那永乐庄干活呢!
现在这大功,就这么溜走了,如果不是朱元璋和朱标在场的话,他恐怕已经捶胸顿足。
“善长,李祺应当已经回来了吧。”
而正当李善长快要郁闷至死的时候,朱元璋又突然开了口,提的正是他的儿子。
“回上位,犬子目前已经回京。”
“好,治水他辛苦了,那现在再苦一苦,让他也去陪九江他们几个,种这新粮吧。”
这话说得不急不缓。
却瞬间让李善长心花怒放了起来。
陛下果然没有忘了我,陛下心里还有我。
他连忙行礼,谢恩。
这新粮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地决定了下来。
动用这批人去处理,归根到底还是,朱元璋和朱标是有些心思的。
他们不想让这粮食的情况,那么快被那些富农,士族知晓,人都是贪婪的,现在这新粮的粮种其实不算太多,可经不起什么折腾。
“好了,保儿,这事就你牵头,擅长,伯温,你们从旁协助,切莫让任何外人知晓这新粮的产量!!!”
最后一句话,就严厉了许多。
朱元璋话毕,便摆手让他们退下。
恩,他给够了,这几家人的儿子,孙子,都会因为新粮的事情得到巨大的好处。
但是这威,他也不能不立。
听完这最后一句警告,几人也是行礼,退了下去。
很快就只剩下了朱元璋和朱标。
方才朱标都是一直看着朱元璋处理这事情,他完全没有插嘴。
毕竟这几个老臣,本质上算是朱元璋的班底,虽说他是权力最大的太子,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要时刻插手自己老爹的决断……
“父皇,那四弟和五弟呢?他们明年开春就要就藩了……”
朱标提了一嘴。
其实这事他也思考了许久,一直拿捏不定。
便也是想着和自己老爹讨论一下。
毕竟这事,越早决定越好,特别是朱棣,边塞藩王,那是重中之重,不容有失。
“嗯,确实是个问题,九江他们无所谓,但是你这两个弟弟,是要就藩的啊,老四要守边,老五也要替咱看着东京,那地也重要啊……”
朱元璋陷入了沉吟。
慢慢踱着步,往殿内走去,朱标自然也是跟上。
两人似乎都在思考,走了许久,都没有言语。
而当他们踏入殿内那一瞬,却是意外地发现里面还有个人影。
“见过父皇,大哥。”
是穿着常服的朱橚。
他是今早从永乐庄赶回来的。
为了进宫,他还特地换了身衣裳,结果通报完太监进到平日朱元璋和朱橚办公的殿内时,却发现空无一人。
正当他准备遣人去看看人在哪时,朱元璋和朱标,却又恰好回到了这里。
“老五?你怎么在这里。”
“五弟?”
两人都是对朱橚突然出现在这里感到惊讶。
“禀父皇,儿臣有事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