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调侃着,葛谢恩隐约听了一耳朵他们的回答,“没办法……虽然不是山阳道本家,但范家来打了好几次招呼,毕竟是亲家的故乡……”
要说莱芜是武家的话,那山阴那里,配合救灾队发力的,的确就是千金堂的东家范家了,葛谢恩的感觉是,在买地,他们接触到的基本都是官府,但到了敏地之后,家族的痕迹就重起来了。包括买地的官面机构,也经常要和大家族打交道。武家人入队不多久,范家来接人护送的镖队也到了,可谓是给足了救灾队面子,这也给救灾队预先了解山阴的情况提供了方便,李苟盛和这些人开过会之后,面色就有些不好看了,随后召集救灾队员一起,开了个小会。
“山阴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得要严重一些。有必要把评级调整一下,从‘农业干旱’调整为‘极度干旱’了。”
他说,开始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没有教材,现在我来画一下树叶,给大家讲解一下山阴常见的一些树木——你们要学会从树叶来判断科目,同时,把知识教给当地百姓——告诉他们什么树的树皮能吃,又该怎么吃……”
葛谢恩赶紧摸出本子来照猫画虎,她心中泛起了一股淡淡的苦涩感:很讽刺,但的确,这是很严肃的真事,救灾队的教程培训里就包括了‘如何吃树皮’,这是南方百姓难以想象的凄苦之事,但却是北方百姓必须掌握的一门生存技巧。吃树皮甚至吃土都也有讲究,而救灾队就是要告诉百姓们,该怎么吃才能活下去,才能保住未来的希望,留住本地的植被……天啊!活在这世上,光就仅仅只是活着而已,原来已经如此不易!, ,887805068
就一如这一场惨烈的,毁灭了一个镇子的灾害,似乎除了在本地人心里留下的,永远的伤痕之外,也是什么都没有——葛谢恩甚至不知道李苟盛说的是哪一场灾害,来自北方的灾害报道年年都有,多到她们这些买地的二代,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对一次又一次的募捐感到厌烦了,对这些遥远的消息,他们实在是不感兴趣,也不知道谁会在乎。
——但事实是,葛谢恩逐渐认识到,事实上,原本的她们才是少数,才是无足轻重,报纸上所刊载的消息,才是真实的,极广袤的世界中,人们所关心的、共情的、忧虑的奔波的,真正重大的问题。
不单单是灾民本身,千里迢迢奔波而来,虽然疲倦,但却似乎没人想要真正放弃的救灾队,在一次又一次的会议中被划分出的巨量物资,不管是否情愿,甚至完全放弃了一个政权的尊严,彻底沦为副手的敏朝衙门,都意味着,受灾地正接受着来自遥远方向的,关切而温柔的注视。
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救灾如此吃苦,为什么现实如此让人沮丧,但救灾队员一边抱怨却还在一边行动,这是一种……她也说不清,就如同此刻的她一样,这样的景象,见过了就不能无动于衷,总想着要做点什么。葛谢恩终于感到了这种注视背后,身为同类的责任感。
它来自于六姐,却不仅仅正是六姐,葛谢恩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她所终于体验和融入的一种集体的情绪,她只能模糊地形容为——这大概是人类区别于野兽……人类之所以是人类,之所以拥有文明的关键。曾经她对此毫无感知,而是一门心思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如今看来实在是有几分可笑,现在,她终于感受到自己身上那股子格格不入的感觉,正在飞快的消灭,好像她在见识到了这一切之后,她终于真正地进入了群体之中,拥有了和他们共通的视角——她身上那股子不自觉的骄娇之气,刹那间就被海风给吹灭浇熄了。
她不再用轻蔑挑剔的眼神,去评估每一个接近她的平庸大人,转而见到了他们的优点,开始去尝试着解读救灾队员背后,他们的人生中那独特的传奇——他们的职业前景或许没有葛谢恩这样光明,但所经历过的险情,趟过的河流,却都不是现在的葛谢恩能去比较的,和之前‘谁也看不起’的情况相比,现在的葛谢恩渐渐急切起来,她急于去理解身边的每个人,如饥似渴地想要学习他们的长处。
葛谢恩可以感受到,她的同事关系好像也日益落地了——队员对她一向是友好的,但藏在友好背后那股子隐隐的疏远和掂量,随着她的改变,也自然地逐渐消弭,葛谢恩不再是个来镀金的、心高气傲异想天开的所谓‘政治新星’了,不需要特别的表白,同僚们隐隐都能感受到这一点,他们和葛谢恩的话也变多了,更愿意和她分享一些自己的私事,发表较敏感的见解——这些见解往往是比较悲观的,但葛谢恩也不奇怪,救灾队见到的全都是最负面的情景,受到感染也很自然。
“救灾……不可能这么永远持续下去的。不是这里就是那里,灾害范围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惨烈。你说是小冰河时期也好,天命不属敏朝也好……反正我只认一个理,那就是天老爷大概是真不想在这块继续住人了。那你有什么办法?就算是六姐,也一点办法没有。”
不止一个人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眼下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杯水车薪,只能延缓北方贫蔽离乱的进程,最终还是要以整个北方往南方的大移民,作为终极解决方案。因此这些救灾队员往往都是南洋开发的狂热支持者,很显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