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开挂的缺陷与英雄的警惕
徐爱民他们开始回忆往昔,天色开始渐渐变黑,长安城不但没有变得寂静,反而因为下班的工匠开始从工厂涌入长安城各大夜市,整个长安城变得更杂,更热闹。
通明的灯火照亮长安城一个个市坊小区,一架架路灯照亮街道,还有马车蒸汽车的灯光,让整个长安城变得车水马龙,灯火通明,在这些灯火当中,可以看到川流不息的自行车人群,人潮涌动的长安城百姓,走路各个四方夜市当中。
徐爱民三人在金玉满堂的包厢瞭望这个夜景,都沉浸在这震撼的景色当中。
这种景象对徐凡来说,这是后世三线城市的夜景,但对徐爱民他们来说,长安城这景色和奇观无异。
英雄羡慕道:“煤气灯我赣都也装了,密度也不比长安城少多少,但我怎么觉得长安城更亮,难道光明之城的称号还能加强煤油灯的亮度?
都说赣都是小长安,但只有真正来到长安才能察觉小长安和长安的差距太大。”
英布晚年的十几年时间一直在建设自己的都城,英雄成为英国公之后,接过了自己父亲的大旗,一直在建设赣都。可以说英国的资源全部投入这一座城市当中,而英国虽然是诸侯国,但产业却极其兴盛,有瓷器,丝绸,茶叶,果园,橡胶多种产业,再不需要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重工业上的投入,产业上的升级。这种轻工业反而是极其赚钱的,英~国的这些产业,加起来的产值超过了200多亿。
英~国一大半的人口集中在这座城市当中,赣州也是大汉所有诸侯国当中唯一一个人口突破了60万的城市。
在整个长江以南,除了会稽郡,赣都是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所以赣都也有江南小长安之称,英雄自认为赣州这几年发展的不错,已经快追上长安城,但真到了长安城却发现,他做的还差的远。
徐爱民笑道:“长安可没有停止进步的脚步,大概在12年前,父亲建立了电气学院,自己担任校长,然后弄出来了,电报电灯,电话发电机等一系列电器产品,而现在长安城朱雀街等主干道用的就是新式电灯,所以看上去才会如此明亮。”
大汉的工业发展速度极其迅猛,进入蒸汽时代也不过几十年时间,现在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电气时代,实验性质的内燃机已经研发成功,余下的只是提升内燃机的效率和推广。
电报,电话,电池,电灯,发电机等电器产品开始从实验室当中出现,这其中电话电报已经开始进行工业化的生产,大汉工业化发展可谓是极其迅速。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属于那种经验性质的科研创造,大汉的工匠虽然弄不出蒸汽机,但徐凡把蒸汽机弄出来了,大汉的工匠也能理解蒸汽机的原理,并且快速的山寨仿制出来。
可以自傲的说一句,华夏文明的手工业,一直都是全球最顶级的存在,西方文明所谓的大航海,花了几百年要打通航道,不就是为了想要购买华夏的手工业制品。
后面即便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牛牛打开了大清国门,但他们很快发现被打开国门的其实是自己,海量的丝绸,茶叶,瓷器涌入了牛牛国,反而加快了本土金银的流失,手工业国吊打的工业国,也就是在东方出现过。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实质,就是那些经验丰富的手工业大匠,敲出蒸汽机,敲出了一台台能生产机器的机床。
宋明两次工业的萌芽,实质上是生产力达到了,但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改变,导致华夏文明进步失败。
而电气革命在技术难度上并不是太大,徐凡几乎掌握了全球的资源,找大匠研发出发电机,电灯这些简单的产品并没有什么难度。
这其中难的是电气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总结经验的过程,这就有点超出大汉工匠经验和技术的范畴了,甚至超出了他们理解和三观的范畴。
历史上,从发现电力到应用,这个过程差不多花了上百年时间,而这个过程现在被徐凡一步跨过去了,所以大汉才能在十几年时间研发出这么多电器产品。
但大汉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却也不是没有隐忧的。因为这本质上是徐凡这个穿越者给大汉开的外挂,大汉才能研发出这么多电气设备,但大汉本土的工匠对电气化知识了解的却并不多,属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就跟后世的第三世界国家一样,他们可以用电脑,手机,也会使用化肥,农具,但他们制造不出化肥,更不要说手机,电脑这些高科技产品了。
大汉就是这种情况,很多电气方面的理论还没有出来,应用反而先出来了,这是因为徐凡懂其中的应用,对太过于深入的原理反而了解不多,如果徐凡病逝的话,大汉的电气革命将会直接陷入停滞,甚至都有可能出现倒退。
所以徐凡电力电气学府,花费了10多年时间,把自己后世理解的电气化知识在整个大汉传播,让大汉的学者知道什么是电流,电压,电阻,知道电磁感应的原理,为大汉电气化培养人才,并且带领这些由自己培养出来的电气人才,攻克一个个电机实用道路上的阻碍。
英雄羡慕道:“果然这天下的盛景还是要看长安,难怪大汉会流传一些俗语,这天下除了长安城皆是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