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狩猎
狩猎,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狩猎习俗古来有之,周制记载:春猎为蒐,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
大致可分为个人狩猎和集体狩猎。
最早是为了补充食物来源的一项集体活动,后来逐渐增加了军事习武、贵族娱乐、狩猎祭祀等功能。
盖嘉运只带了一百多人,而李琩这边,则是跟随着两百二十人。
天还未亮,队伍便早早离城,前往南边的祁连山区。
凉州的地形西高东低,南边是祁连山脉,降水丰富,利于游牧,中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利于耕种,北部就是一片荒漠了。
行军整整一天,才抵达了祁连山北麓的一处山脚下。
一部分人开始扎营取水,另有三十多人连夜入山,开始探查山中的野兽活动踪迹,并设置陷阱等捕兽等装置。
“祁连山中,羊、狐、鹿、雉最多,盖某独爱其中的雪雉,此物为凉州贡品,隋王在长安应该品尝过吧?”
营地内,军士们都在忙活着,盖嘉运则是带了十几名将领在营地周边晃悠。
李琩身边只带着李晟等亲随,没有李光弼他们,他望着远方黑漆漆的山峦轮廓,感受着西北的冷风,摇头道:
“不知道尝过没有,因为我不清楚雪雉长什么样子。”
盖嘉运身后的乌怀愿笑道:
“在祁连山,最难捕捉的不是鹿羊,而是雪雉,因它们多生活在山地草原,以群而居,雄雉警戒,雌雉捕食,有翅而不擅飞,敏锐善跑,极难发现踪迹,所以要猎雪雉,必带猎鹰。”
说罢,他指了指身后一名汉子手臂上,那只巨大的苍鹰。
李琩自认为自己的膂力已经算是很强的了,但也不一定能像那个汉子一样,长久的托举着这么大的一只猎鹰,可见此人手臂上的力量有多么恐怖。
李琩在宫内见到的苍鹰,都是放在丁字形的鹰架上,很少见到这么托举的,因为苍鹰个头太大了。
猎鹰分为三种,鹰、鹞、隼。
鹰的个头最大,适合猎杀大型动物,鹞次之,隼最小。
华夏的猎鹰驯养,渊源极早,《史记·李斯列传:秦李斯专权,为赵高所陷,下狱,伏诛前,顾其子曰:欲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而猎鹰的风气以及驯养技术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就是当下,因为基哥的皇宫内,有鹰坊。
而鹰坊使,也叫鹰坊押衙,李琩还认识,来自安国的安珍。
毕竟猎鹰是阿拉伯文化的象征,大唐的驯养技术,很多也是从中亚传过来的。
盖威在一旁笑道:
“提前一步入山的斥候,身上都带着鹿笛、鹿哨、犴哨、鸡哨等物,方便将飞禽走兽引诱至此,我们不能深入山林,里面太危险了,前两日的话,应该能见到鹿狐羊兔,想要见到雪雉,运气好也得等个五六天,我们有六头猎鹰,一旦雪雉现行,机会还是很大的。”
李琩点了点头:
“西北狩猎与长安还是不一样的。”
盖嘉运哈哈一笑,一屁股就往下面坐,可是他的身后并没有可以坐的地方,只见莫离军兵马使傅光越眼疾手快,赶忙将手里的一个小马扎递了过去,刚刚好接住盖嘉运的屁股。
李琩看在眼中,心想原来军中也流行这种逢迎之道啊。
接着,盖威也递过来一个小马扎,请李琩坐下。
只有他们两个坐着,其他人都是站在身后。
“各镇军使久滞凉州,不利防卫,盖帅就一点都不担心吗?”李琩侧头看向盖嘉运,疑惑道。
各军兵马使轻易不会离开辖区,除非某种特殊的军情会议,李琩自认为自己巡查凉州,还不足以惊动这帮人纷沓而来,难道自己的防区都不管了?
一旦出事,他们可是难辞其咎。
盖嘉运轻松一笑,道:
“隋王不必担心,我河西将士上下一心,军纪严明,兵马使不在,还有副使,副使不在,还有什将,若遇军情,可依次节制大军,不会有丝毫错乱,吐蕃的后勤补给路线,我们已经探查清楚,主攻方向还是在陇右,补给线是不能随意变动的,变动需要时间。”
上下一心,你还不知道河西的问题,就出在上下一心吧?
李琩顿时皱眉道:
“年初一战,河西并未协防,朝廷对盖帅颇有怨言,你该不会猜不到,怎么能犯这种错误?”
这话一出,盖嘉运身后诸将脸色一变,表情颇为不屑。
盖嘉运呵呵一笑:
“《孙子·军争有言: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吐蕃年初进犯安人军,不过是试探,试探什么?就是试探我河西动向,那么我不动,他们才会有所顾忌,摸不清我军虚实,事实也正如我预料的那样,敌军刚刚入境六十里,便有撤退迹象,否则又怎么会被臧希液抓住机会。”
说罢,盖嘉运朝身后众将笑道:
“到最后,功劳都是人家的,咱们倒是落得一身埋怨。”
李琩陷入沉吟,盖嘉运这番话,与前段时间安思顺的想法完全一致,安思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