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前因后果
历史上,今年与吐蕃的这场大战,石堡城确实是丢了,是盖嘉运丢的,而且很多年之后才拿了回来。
但因为李琩的缘故,有些局势发生了变化,这次轮到皇甫惟明丢了石堡城。
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错不在藩镇将领,而是吐蕃这一次确实太凶猛。
开元十八年五月,吐蕃遣使致书求和,与大唐订立了赤岭之盟,后世称之为舅甥之盟,因为尺带珠丹的称臣表是这么写的:
“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惟边将交抅,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
尺带珠丹将吐蕃与大唐边境的不断交恶,归咎于边将交构,还说屡次写信都被边将扣下了,他说的这个边将,是他自己的边将,可见也是一身甩锅的好本事。
这老小子跟基哥一样,已经集权了,他的边将不可能不听话。
那么舅甥之盟过后,吐蕃韬光养晦,继续向大唐纳贡,国内锐意发展兵农合一的制度,如今已见成效。
正如信安王李祎对李琩说过的那样,现在的吐蕃跟以前不一样了。
也算是师唐长技以制唐,官制军制的相继改革,吐蕃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军事实力暴增之下,野心自然也随之暴涨。
盟约为吐蕃和大唐带来了长达七年的和平,这期间,只有小打小闹,没有出现大规模争斗。
直到五年前,吐蕃七年之积攒,终于到了一个发泄的时候,但是他们不敢直接跟大唐较劲,而是打算向西发展。
那么向西的话,是肯定绕不开大勃律国和小勃律国,这个地方就是后世印巴冲突核心战略所在的克什米尔地区。
但是这个地方是向大唐称臣纳贡的,所以吐蕃强攻之后,大勃律国第一时间请求大唐出面调解。
李隆基自然发文吐蕃,令其立即撤兵,吐蕃那一次没有搭理他,而是一鼓作气拿下大小勃律,小勃律王苏失利之被迫臣服吐蕃,迎娶吐蕃公主为妃,致使西域二十余国成为吐蕃臣属,直接侵犯了北面安西都护府的利益。
也就是说,吐蕃这一战过后,将会与安西在西域发生直接冲突,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
李隆基当然非常震怒。
但是两国外交是大事,他也没有在第一时间挑起战事,而是派赵惠琮与诲偕前往河西,询问节度使崔希逸具体情况。
但是历史记载,他派去的那两个人直接矫诏令崔希逸袭击吐蕃,崔希逸不敢违令,南下吐蕃两千余里,大破贼军,斩首两千余。
至于到底是赵惠琮与诲偕矫诏,还是基哥让他们俩背锅,反正舅甥之盟就这么被打破了。
从那天开始,吐蕃认为大唐失信,拒不朝贡,开始在国内备战。
积累数年之后,终于于去年挥军四十余万,大举入侵唐境,并攻破石堡城,战事一直延续至今。
这便是吐蕃与大唐这次纷争的前因后果,是双方十二年以来的最大规模冲突。
换句话说,此战是大唐与吐蕃舅甥之盟后,一个全新关系的开始,两边会发展到什么地步,谁也说不清楚。
大唐方面,肯定是倾向于将吐蕃干趴下,让他们继续称臣,但吐蕃显然不打算这么干了。
鄯州方向,唐军全面后撤,被迫休整。
长达一个半月没有夺回石堡城,锐气已丧,再强攻下去,也是徒增损耗,乃不智之举。
而积石城方向,郭子仪一万步兵军团,生吃吐蕃两大主力,硬生生开辟出一条通道,进驻积石城,固守堡垒,修建工事,加上后勤源源不断,竟然守的稳如泰山。
这一消息,李琩是在半路上才知道的。
事实上,他其实并不怎么看好自己的老丈人,虽然郭子仪被誉为有再造大唐之功,但实际上,他吃的败仗也不少。
所以李琩一开始并不觉得,郭子仪这一次会有出彩的表现,但事实上,人家还真就很长脸。
李琩对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明白了,郭子仪历史上吃的败仗,对手不一样啊,那可是大唐的河北精锐,这一次是吐蕃精锐。
那么到底是河北精锐牛逼还是吐蕃精锐牛逼,郭子仪一战给了人们答案。
“这次可真是丢人丢大发了,”陇西郡官驿,收到军情的李峘咋舌道:
“陇右河西皆无建功,反倒让朔方来的郭子仪出了风头,皇甫惟明这张脸往哪放?”
随军的郭子琇自然是非常为弟弟高兴,但是听到李峘这句话之后,深知弟弟仗打的漂亮,也是会得罪人的,于是赶忙道:
“若无皇甫节帅的全力支援,他也不可能建功,河源军使王难得侧翼牵制,才为郭子仪进驻积石城提供良机,说到底,还是皇甫节帅运筹帷幄。”
老三李岘笑道:“郭将军没必要维护皇甫,大家又不是傻子,军情已经呈递长安,大家届时一看,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皇甫不是小心眼的人,脸上挂不住是有的,但绝对不会给郭子仪穿小鞋。”
说罢,李岘瞥了一眼李琩道:“他现在也没那个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