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童年的苦难
尤林满脸涨着强乎乎的表情,拾起那条干树枝子用镰削着,答道:“散在南面沙滩上。愿吃就吃,不吃拉倒!死一头少一头,省得我去放!”
看到这张镰,宋如石又回想起了他年轻时给地主看牛扛活的生活,这是他那时用过的一张镰。有一年,白沙河突然涨水,把正在过河的三个铁匠冲倒了,在远处放牛的宋如石看到了,急忙奔过去,冒着生命的危险,把三个人救了上来。
进了村,铁匠们支起炉子,先打了一张钢镰,双手捧着送给宋如石。这张镰,分量重,钢火足,是专门砍柴禾打野条用的。
宋如石使用这张镰,瞅着看牛的空,砍柴拾草,帮助家里糊口。
宋如石走后,这张镰又交到尤林手里。
那年“毒蝎子”霸地以后,柱子把这张镰磨了又磨,大妈问他要干什么,他愤恨地说:“把镰磨快了对付"毒蝎子"去!”
大妈拉过柱子来,又是快慰又是不安地道:“好孩子,大妈就巴望你这一天。冤有头债有主,咱宋家的冤仇,数不尽,算不清啊!总有一天,咱这笔账是要清算的!如今你还小,别吃了那些狗东西的亏,等你长大了,可千万要给干爹干妈争这口气啊!”
尤林握紧小拳头,对着“黑大门”的方向叫道:“"毒蝎子"!你等着吧!早晚我是饶不了你的!”
赵万程看到尤林手里提着镰,问:“你这是要去干什么?”
“我恨透这些龟孙王八蛋了!”尤林狠狠地说,“我一镰把他们的头削下来也解不过咱们的恨来!”
“好孩子,把劲憋着吧,”赵万程拍拍尤林说:“我看总有用着的时候!刚才怎么和那地主崽子干起来啦?”
说来话长,十几岁的尤林,早已被苦难的生活驱赶到给地主看牛的道路上了。
按常理说,在人生的道路上,七、八岁的年纪,正是耍娇、淘气、顽皮的时候。谁没从这个年龄上度过?谁没有幻想的童年?谁没有这段充满了天真、任性的生活回忆?
想想吧,那是一个什么时刻!无忧无虑,无顾无忌,吃饭抓着吃,走路跳跶着走,被大人们贬称为“淘气精”、“滑皮猴子”、“野猫子”……
老话说的好,七岁八岁讨人嫌,惹得鸡狗不喜欢。可是生长在这个年龄的尤林,连这点童年中起码的享受也被剥夺了。
碗里无饭,身上无衣,在三尺肠子闲着二尺半的日子里,尤林哪有心思去淘气、去顽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不管挑动还是挑不动,他得挑起生活的重担去谋生,去糊口!
五年前,宋家全家人好歹咬着牙根挣扎着过了春荒,到了夏季,实在过不下去了。
宋如山老人拉过柱子来,难过地说:“孩子,怨大人没有本事,不能养活你。没有法子,早走晚走,咱穷人得走这条路!你出去混口饭吃吧!”
出去倒不打怯,穷人孩子的肩膀就是挑吃苦出力的担子。
尤林还常常望着大人们那艰难辛酸的样子,想分担一点忧虑哩!他瞪起黑黑的眼珠,问:“到哪里去?”
爷爷叹口气说:“还有谁家?穷人逃荒的逃荒,要饭的要饭,倒下的倒下,有钱有势能雇起人的,只有"黑大门"了。你还小,出去远了,我不放心。只好去"毒蝎子"家了。”
“我不去!”
尤林把嘴唇咬得紧紧的,脸转向墙,倔强地说:“饿死也不进他那"黑大门"!”
宋家人的心里都明白。把孩子送进“黑大门”去看牛扛活,就等于把他推到火坑里!要吃财主家的饭,得拿命来换啊!
那个“黑大门”就是个鬼门关,活地狱!可是不进又怎么办?还能眼睁睁地等死?
尤林的干妈妈也劝柱子:
“不去眼下又怎么熬?你先去混口饭吃,等过去了这一段,咱再另寻法子。”
尤林虽然脾气强,但也懂事了,还是去了。
爷爷把自己不舍得穿的一双干绑头泡了泡,塞上两把羊胡子草,给尤林穿在脚上。没过多少日子,干绑头磨得没有底了,只好赤着脚。
夏秋还好混,到了冬天,照理说牛群该进栏了,可“毒蝎子”为了省草,又怕雇工冬日闲着,便叫他赶上牛群到外面去。
山上早封冻了,草丝不露,只好到山坡前的朝阳处叫牛在石崖
那些长得象座小山的犍牛,用鸡蛋般的眼珠子打量这个还没有牛腿高的孩子。它们把头一低,弯月形的牛角一斜,“哞哞”两声,向尤林示威。
有一回,尤林正在弯腰拾石头,不料一头犍牛趁他不备,鸡蛋眼一瞪,头一低,身子向前一拱,两只大角一挑,把尤林腾空撅起,朝山下的深谷里狠命地撂去。
尤林滚在悬崖上,象石滚子似地急速往下跌,就在快落到山沟底下时,尤林死死抱住了一棵松树,这才免去了一场粉身碎骨的危险。
尤林抹抹嘴上流出的血,打打身上的泥,不声不响爬回来,拾起带棱带尖的火石磕子,雨点般地往犍牛的蹄子丫瓣上砸,打得犍牛“哞哞”叫,撅起尾巴围着牛群跑。
这就是童年中的尤林,就是这样在苦难中度过的啊!
他在泥里、水里、风里、雨里、冰里、雪里,摔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