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陛下,看来我们要做一场!
“老尼姑快了,”太上皇平淡地道,“那老尼姑号称学究天人精通易学,终究没算出她家福运,如今据说呕血数次,只怕命不久矣。”
说起此人太上皇多少有点感慨。
老尼是朱明后人,还是朱祁钰的嫡派孙女,前明为大虞灭亡后,逊位的朱明皇帝被太祖封为汉王,这是对朱元璋驱逐蒙元恢复汉家正统的认可。
太祖皇帝说,朱元璋和朱家的子孙再不好,但若没有朱元璋,汉家衣冠终不能恢复。
是以凭明太祖滔天之功勋,与明太宗亲征草原的历史地位,大虞皇朝并没有对朱明子孙赶尽杀绝,战场之外并不牵连,只是废除了大大小小吃天下人的朱明龙子龙孙。
太宗皇帝拜谒明孝陵之时也说,蒙元之后,历代汉家天子不能不拜朱元璋,凭他以布衣之身恢复汉家正统,这功劳就够后人敬他十分的了。
朱明灭亡后,末帝朱载圳被封为昭明汉王,前明中都皇宫修复后使之入住其中,准其以帝王家庙规格祭祀前明三代帝王。
朱载圳薨与太宗天泰元年,太宗辍朝三日、追昭明汉王为明睿宗,谥号思,葬于北都明帝陵熙陵,史称睿宗思皇帝,子朱翊锦袭封汉王,后改怀王。
百余年来,昭明王一脉传承到今天,王宫早在内讧中败亡,如今只留存祭祀前明三代帝王的特权,子孙后代已泯然众人矣。
最后一任昭明王朱常淙昏聩,以私交西域、勾结海商被太上皇三立两废,朝野内外沸反盈天,遂废封号、去王爵,以庶人身亡。
朱常淙无子,其父也没有别的儿子,朝廷使小宗祀奉朱明三代帝王,其胞妹无罪而进封奉国将军,不从,削发为尼在姑苏蟠香寺出家,至今已三十余年。
当年,这位朱明血脉已有四十余岁,至今也快八十岁了,行将就木之人,二圣南巡后还来朝参拜过。
她想得通朱明亡国,但看不透昭明王府破败的根源。
太上皇很觉着可惜,那是个精通易学又很有才华的女人,出家为尼实在可惜了。
“当年若继承爵位,他们朱家未必不能再有百年富贵。执念太大,削发为尼也参不透因果。”太上皇评价说。
皇帝也想起这位老尼,遂问:“到底是朱明血脉,最后一个昭明王府爵位继承者,一旦若薨了怎么追封?”
“前几年这老尼姑去过北都,曾居住牟尼院,也多次去看过明帝陵。将来让她去明帝陵罢,虽不能起陵寝,也按照国朝大长公主规格,好生送前明入土为安。如此定了主次,西域那一脉就不要想把乱七八糟的异端带进国朝了。”太上皇拍着腿说。
曹化淳便惋惜道:“这老尼精通佛法,又钻研道门许多年,算得上是功德圆满之人。若她能入西宫以侍奉佛道为皇储祈福,那就再好也没有了。”
太上皇笑道:“倒不是怕她从中作祟,这老尼姑倒有一些洒脱,朱明兴亡此人看得通透。何况她只怕不可能等昭告天下那一天了。也罢,再找找别的,有些道行作风不赖的老尼姑都找找,坤道也找找。”
“那倒也不必那么着急,老尼有个弟子,原也是姑苏官宦人家的小姐,自幼随老尼带发修行,算得上是个富贵佛子。”曹化淳笑道,“只是不知老尼愿不愿意,好歹她师徒一场,也算给那早没了家的女弟子一点前程。”
太上皇想想:“姑苏玄墓梅家的女儿?”
曹化淳会意:“不是翰林院梅家,姑苏梅家世代耕读传家,早年间其先祖买下了玄墓山土地,又重修南朝圣恩寺,遂有蟠香寺。老尼有云四海到姑苏,见玄墓山梅花满山,梅家又不舍女儿出家,便求了老尼常住蟠香寺,带那女子带发修行。”
“梅翰林家是南都人,乃宣城梅氏小宗,其祖上追溯宋真宗时名臣梅询,与梅尧臣是同宗。”皇帝道。
“那就没什么疑虑的,王宫修成后,这老尼姑要是行,请她去,不过不是侍奉佛,她得侍奉圣母娘娘。”太上皇怪笑道,“还吃斋念佛,她念什么佛经吃什么素斋?就让她住持圣母庙,她那个弟子住持观音堂便可。”
孙太后随口一问:“善真师太弟子叫什么?”
“听说叫妙玉。”曹化淳连忙答复。
“一听就不是什么好名字,身体不好身子骨弱不吃药却跑去求仙问道,自己不救自己,神仙哪里愿意搭理。”孙太后不喜批判,转而赞许道,“皇储才是精通天理的,圣人传医道使后人自救,这才是救赎之道、自然之理。”
“过了过了,小孩子家不要啥都懂,还是要给别人多夸赞,自家孩子要严格对待!”太上皇正色批评。
一回头他就让王承恩再去送密信:“问问好大孙,西城南城以关帝庙替武庙,与夫子庙分列王宫东西以为簇拥,可乎?”
而后自责:“还是办法太少了,东宫变西宫不说,连个文庙武庙都不能修在王宫前殿,世上哪里有这么委屈的太子。”
皇帝眨眨眼,合着我当太子的时候……
哦,那时候东宫在宫里,没事了!
孙太后叫住曹化淳,与太上皇商议:“士林以夫子庙宇分诸等,宫内有皇室文庙,天下有士林文庙,诸府县夫子庙香火不绝。然之于武庙,唯有皇宫供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