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四百三十八章 这算不算截胡?

第四百三十八章 这算不算截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隆治五年八月,营口修建完成,依旧是边城模式,以泥土筑造城墙修建城池,城内设立官衙。

然营口城修建的十分广大,三岔河入海口沃野千里,上好的农田李征不舍得破坏。

故以复杂一些耕种潜力有限之地,选周长三十里而筑造成土城。

城墙高三丈,厚两丈,城内官衙之外设立居民点,可轻松容纳数万人。

周围有汉女真蒙人来投者,选其中勤劳质朴者,李征自己掏钱买了城内屋舍赐之。

忐忑不安的蒙人女真人见果然选取的都是公认勤劳质朴的,而不是只选汉人,一时千家万户欢呼。

城外环境也不差,为防止万一,以及防备这年代到处乱窜的猛虎狼群,村镇居民点也用挖掘机挖出护城河,里面用挖河沟的泥土堆砌起院墙,村中青壮每日都要轮流上墙头门楼值守。

至于农业生产,因耕牛不足,李征将一百户村民分一组,五组为一村,一村得耕牛十头、挽马十匹,设立村部,以道德高尚、做人公平者充任。

依旧是不问哪一族,只要道德好公平决断事务,一律以每年一千斤粮食聘任为村长。

距离城池太远的,便十里一村,按照“抚顺新政试验”推广的本分田与皇庄帮闲酬劳安抚民心。

另村镇一般都设立在新修建官道两侧,按照道路分区,若一年内一个村保证各自协助守卫的官道没有人为地损坏,年终全村在皇庄干活的人还可以再犒赏粮食若干。

不多,一个五口之家分得百余斤还是有的。

但这样可节省太多精力,村部也可做沿途驿馆与运兵站,每一个村村长都兼任兵站粮长负责从皇庄领粮食发给路过军队。

但村长也要负责分散宗族。

这条法令根本没引起民众反对。

宗族势力有多坑老百姓都知道,便是一些宗族小宗也坚决支持朝廷新政,尤其不让宗族掌控村里的权力。

另外,每个村还设立教师一人,负责全村扫盲教育。

不是负责学生教育,是全村扫盲教育。

扫盲有多好,李征最清楚。扫盲有多难,李征也最清楚。

他最敬仰的老师说这么做是对的,他认为是最正确的,故不计代价他也要做,哪怕把大北方的资源全卖给现代换粮食,他也要坚决做扫盲教育。

所以这村学与教师李征格外重视。

就是蒙人与女真人很讨厌,凭什么汉人只学汉字,我们还要学劳什子蒙文与女真文?

因为这事儿不少人天天往平山跑,吃饱喝足就说这样不好。

李征只好从善如流,命各村教师注意尊重每户人家的意愿,人家不愿意学蒙文女真文,那也不能勉强。

教师压力巨大。

可哪怕有功名的辽东底层文人,就没一个不愿意吃这碗饭的。

每月三百文大钱、八十斤粮食而且必须是大米或麦子,皇庄直送上门,而且决不允许弄虚作假,但凡敢有人弄虚作假杀无赦。

这是物质,教师的地位也足够高,村里开会教师必须参加,将来每年府县主管教育的教谕考察各村脱盲教育成果,成绩好的村,教师须去县里甚至府里参加“议事台大会”。

还有,教师的配偶可有一人领取该教师一半的报酬,将来村学扩大后考察合格,可优先被录取为教师。

同时,教师在村里也有自己的土地,每年寒暑假时须到皇庄授课,这又是一笔报酬。

不过,各村将来还要设立一个郎中铺,这让许多人十分反对。

太花钱了,哪有那必要。

若是要看病,官道那么宽广,去县城不就行了?

根据各方意见,李征暂时放弃在各村设立药铺想法。

不是没那个实力供应,而是目前没那个多人才。

红娘子都快累死了,如今才培养出不到三百个还算看得过去的军医,海兰珠都嘲笑他们是蒙古郎中。

李征也只好暂时放弃这个想法,但他知道距离县城太远的村镇,一定会逐渐形成集市。

于是,李征谕令各府县,若有本领不错的郎中,可选送中军接受培养,将来愿意在形成集市的地方坐堂问诊者,官府出资修药铺、三年免税、五年半税、十年官府免培训费,子弟赴军中学医有第一优先权。

谕令才发出不半月,李征准备动身返回沈阳时,辽阳知府阿巴泰送来三十多个郎中。

此人才能不十分卓著,但办事胜在用心。

他考察过这些人,有本事的才送来,本事不够的先留在辽阳准备初步培训。

另阿巴泰还送来上百个读书识字的书生,年纪最大的都七十多了,朝廷特别恩赐秀才出身。

年纪最小的才十七八岁,刚成亲,阿巴泰本想选到知府衙门送去给黄得功学种菜技术。

如今李征以行政谕令要求选教师,阿巴泰就先给军中送来了。

“此人政事熟练后,可以之为中原大府知府。”李征与吴克善夸赞。

吴克善刚从海上回来,据说又吐了一路,好在医疗完全跟得上,没出什么大问题。

见李征夸赞,吴克善道:“努尔哈赤的儿子虽多有不良,但没几个废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