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议储
。
但都去了,再折返回咸阳也不合适。最终李牧还是老老实实去了陇西,陇西这里偶尔也能打匈奴,比待在秦国腹地要让他舒服。
李崇见到大侄子的时候,笑眯眯的,一点都不意外,显然是提前收到消息了。
李牧已算是老将了,南郑公作为他的伯父,年龄更是大。在秦时期,这已是难得的龄老人了,不他瞧着反而比李牧更精神矍铄。
据李崇称,这是因为他跟随的王上特别体贴将领,大家日子都得舒心,不显老。
李牧:们秦国人是不是都有个毛病,叫做逮到机会就要夸秦王政?
李牧不和他啰嗦这个,只提起己咸阳而不入的事情。
没想到李崇乐呵呵地表示:
“这个啊,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牧:?原来秦王这么好话的吗?
李崇意味深长:
“见长公子不就够了吗?既然公子让直接来陇西,那见不见王上都是一样的。”
李牧似懂非懂地点。
他想,能这一路的安排看似是长公子做的,其实是秦王首肯。
李崇没有解释这个误会,给侄子安排好住宿之后就背着手悠悠闲闲地回书房了。提笔给儿子和孙子写了封信,叮嘱他们后要对长公子更客气一点。
试问整个大秦还有谁敢越王上作主张,做完之后王上还不会生气的啊?
看来距离立太子不远了。
咸阳宫中。
秦王政最近养成了一个习惯,下朝之后不去正殿,而是回寝殿看看儿子的来信。点评一番今日的内容和往日的有什么优劣区别之后,心满意足地把信放入床的玉盒中去,再前往正殿批阅奏折。
这绝不是因为他想有个私人空看信,而是因为在正殿看完之后再让人送去寝殿放好太麻烦了。
侍者对此有别的看。
他们认为王上应该是担心他们中途送信回去,有能将宝贵的家信丢失,不假他人之手。
然,这种推测是万万不敢出口的。
这天秦王政收到的家信内容比较特别,提到了一些正事。是已安排武安君李牧前往陇西了,告知父亲一声。
秦王政倒是没想着儿子斩后奏不把爹的放在眼里。
毕竟臭小子都干得出偷溜的事情了,和这个相比李牧那点小事根本不足为虑。
这件事就这么揭去了,秦王一点没放在心上。直到许久之后收到了南郑公递来的折子,才知李牧已抵达了陇西。
秦王政便顺口把消息告知了臣子们,通知他们大秦即将再添一员大将。
臣子们回去越琢磨越不对,终于现了其中的问题。
不对啊,李牧都到陇西了,怎么没来咸阳觐见王上?他李牧真的愿意效忠大秦吗?他连王上都不肯拜见啊!
臣子于是又纷纷回去劝王上小心防备,李牧有能是假装投诚。
秦王政也陷入了沉默。
但他想的内容和臣子们不太一样,他想的是——扶苏都安排李牧去县城参观了,也没想起来让人来拜见他这个秦王。这臭小子不会是秦王久了养成习惯了吧,忘了他上还有个爹,为己才是秦王呢。
虽然如此,秦王政还是摆摆手让臣子们都退下,此事不必再提。
儿子处事不够妥,爹的除了帮忙善后也没别的办。只是个参拜而已,漏了就漏了吧。
秦王政开始琢磨起立太子的事情。
太子算半个君,公子的越俎代庖容易被朝臣诟病,太子这么做就不打紧了。
只是最近没什么好的由,平白无故提出要立太子,总觉得不够庄重。
要不,等赵国灭了之后,借口扶苏灭赵有功册封太子?
秦王政决定把心腹爱臣召来商量一番。
刚刚被打走的部分臣子又被叫了回来,摸不着脑地听着王上的话,不白怎么突然就扯上立太子了。
特意被从家里拎来的李斯混在人群里,积极响应王上的提议。
他是长公子的心腹,然要支持公子更进一步了。至于王上是为什么起的这个心思,那不重要,反正有问题的话公子己会解决的。
跟随一个手段了得的公子就是舒服,遇到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他们这群下属瞎操心。
李斯的反应并不突出,因为虽然大家都不白怎么突然就要立太子了,但针对立太子这件事,还是十分支持的。
众人早就在猜测王上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提出册立太子,一直拖着叫他们心里都没底,如今能尘埃落定也是件好事。
就是这个由……
长公子灭赵有功,不会让辛苦带兵的将领们感觉被分了功劳吗?
文臣大多对前线战事了解得不够深入,毕竟他们是真的不太懂打仗。哪怕知长公子帮忙出谋划策了,对于这些计谋到底有多少作用也拿不准。
幸议储是个大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