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运势转变
其实当初扶苏也怀疑过父亲为何突然沉迷修仙,试探过是否是因为自己的缘故。但始皇帝却否认了,还说是他自己留恋人世。
当时始皇帝确实看着十分苍老,常年操劳也没有好好保养,四十多岁的人仿佛已经步入老年。
扶苏见父亲情绪稳定,没有焦急之色。多番试探无果后,只得信了。
始皇刻意去研究了燕昭王那等当真沉迷寻仙的国君,都是如何行事的。学着他们的样子宠信方士,竭力伪装成寻常迷信之人的模样。
可人是很难一直没有疏漏的,好几次险些被太子看出端倪来。所幸不久之后卢生就提出了避世修行的法子,建议始皇帝不要让旁人知晓自己的行踪。
这种操作对于寻常帝王来说就是找死,臣子都见不到皇帝了,你还指望他们继续忠心吗?
总会有人生出野望,偷偷架空皇帝的。
有些人这么干,大权还握在自己手里,是人家厉害。其他有样学样的,基本都把自己坑进去了。
而且有的皇帝只是不上朝,不代表臣子完全见不到他。和卢生提出的这种连丞相都不许窥探帝踪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始皇帝到底不是寻常帝王。
哪怕不见臣民,哪怕所有奏折都要经过层层关卡才送入他手边,他也有自信把控朝堂,镇压住一切有异心的人。
但他有本事,并不代表这样的操作是没问题的。
臣子习惯了长期见不到陛下,哪天陛下驾崩了,左右之人只要有心隐瞒,就能顺利瞒天过海长达数月,甚至篡改遗诏。
历史上始皇帝驾崩后就立即被这个大坑给反噬了。
要不是当时他身边还有个李斯,如果单单只有赵高的话,你猜赵高会不会假装始皇还在,然后自己掌控皇帝权柄?
——最后那几年始皇帝都开始有些喜怒无常了,很多事情做出来臣子们都不觉得奇怪。就算露馅了赵高也不怕,再扯个借口伪造遗嘱就是了。
不过李斯在也没什么用,赵高换了个委婉的方式,把胡亥这个傀儡皇帝推上去,照样达成了目的。
当然,同人文中的始皇帝敢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底气可比正史上的始皇帝足多了。
毕竟他还有个优秀的太子在。
太子对父亲太过了解,不会被这些小人的手段蒙蔽。
始皇帝当时隐约察觉到了卢生有问题,但他并不是十分确定。
卢生到底是当真为了获取利益才这样忽悠皇帝的,还是他与六国余孽或者是与赵高之类有异心的臣子勾结,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好。
于是始皇帝将计就计同意了这个提议。
一来,他有太子稳固朝局,短时间内不怕出问题。
一来,他想死马当活马医,万一这种修行方式真的有效果,能救儿子呢?
三来,他被太子盯得太紧了,险些被识破。再这样下去迟早露馅,不见太子正好可以
协助他隐瞒真相。
四来,他顺着卢生的意思避世,就可以行钓鱼之策。若谁真和卢生勾结,定然会抓住机会叛乱,他便可顺藤摸瓜清理一番了。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卢生确实没和谁勾结。
他甚至都没等过去几年,就因为担心自己炼出的复合药因不曾试药就献给帝王、此举违背秦朝律法,会被捉拿治罪,干脆逃之夭夭了。
始皇帝:……
感觉防备了个寂寞,卢生竟然真就是个单纯的方士。
始皇帝甚至开始怀疑,卢生提出避世的法子,是为了给自己的复合丹药打掩护。旁人见不到皇帝,自然就不知道皇帝吃的丹药是复合药方炼制的,也不会知道他卢生犯法了。
卢生逃走后,始皇帝因为他诽谤自己捉拿了许多在咸阳城中妖言惑众的其余方士,还有一些则是刻意散播谣言的六国探子。其中大部分都是被抓后互相检举,一并牵连出来的。
他将这些人关押在咸阳牢狱中,而后又在太子的劝说下把人送去边境修长城。
太子说的对,这些人都是男丁,杀了可惜。不如拉去干苦力,还能废物利用。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扶苏和正史上公子扶苏的区别。
《史记》记载历史上这些人被抓后“皆阬之咸阳”,并且广而告之,警告天下人不要学他们。之后“益发谪徙边”,也就是贬职之后发配边疆。
但是正史上的始皇帝遭到了公子扶苏的劝阻,扶苏认为这样的惩罚太重了,会导致人心不稳。希望父亲为了治下安稳,可以减轻一些处罚。
除此之外,扶苏还提到了“远方黔首未集”,说的是边境的庶民还没有彻底归附大秦。
扶苏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把这么一群妖言惑众的人送去边境,恐怕会反而给他们创造了煽动人心的最佳条件。
同人文中的太子扶苏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但他更在意父亲的感受。既然父亲为了这些人大动肝火,那他肯定不能劝父亲轻拿轻放。
凭什么轻拿轻放呢?
这些人胆敢污蔑父亲,那就都别想好过!
所以扶苏私底下赞同了父亲将人派去边郡的想法。
担忧他们去边郡煽动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