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 大秦日常:将军二三事
里着实无聊。
樊哙那群就赶上个灭燕和灭齐,灭楚时还是后半段加入的。一开始都是当的普通小将,偏偏燕国不经打、齐国投降太快。
打仗没打尽兴,着实是憋屈。
后来打匈奴倒是爽了一把,可惜碰见的全是些零散部落。因而之前陛下在考虑派谁去戍守西境的时候,这群人才十分积极。
东胡和月氏,陛下派的是亲信韩信掌军。他们这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将领指望不上像韩信那么受重用,也只能抓住一切机会出工出力了。
杨端和压低声音:
“西羌能像月氏那样臣服吗?”
王贲叹气:
“难。”
除非西羌也出个统一西羌的部族,而且就算出了,商路也不一定开得过去。所以对大秦来讲,暂时还是往西域打更划算。
不过西域毕竟还是太远了,或许陛下为了周遭安稳会更倾向于先定西羌?
西羌的事情暂且放到一边。
应对高原状况的士兵还在训练,短期内注定拿不出太多人手去和他们对打。
幸好他们底下的人去高原会有高反,高原上的羌人下来也会出现醉氧。双方都不适应彼此的空气条件,暂时还爆发不了大规模战争。
倒是大秦经过了这么久的准备,终于有足够的人手可以出海去寻扶桑岛了。
先秦时期用白银当货币的情况很少见,但这不代表这时候的白银不值钱。
先秦穷到这个时
期的很多文献里(),记载的金其实压根就是铜‰()‰[(),有些“金器”实则是还没有经历过岁月氧化、变成青色或蓝色的青铜器。
——正是因为纯金难得,后来海昏侯墓出土那么多黄金才显得极为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青铜器烧制时各种金属的比例比较多变,烧出来的颜色便多有不同。
金灿灿的那种金器一般是拿来祭祀的,还有一些偏银色调的。
因为它制作时主要使用的是锡和铜。
铜含量高,颜色就偏金;锡含量高,颜色就偏银白。《考工记》里记载了六种配比,对应不同的器物,颜色也多达金黄、橙黄、浅黄、银灰、银白等。
从礼器的颜色也能看出,古人对金色调和银色调金属的追捧。
而纯粹的黄金和白银,自然不会被弃如敝履。哪怕不作为货币流通,也会被制成器物使用,或者做成奢侈摆件和陪葬品。
扶苏重生之后就把宫中日常使用的青铜器全给撤换了。
用它们来当祭祀的礼器可以,日常吃饭拿来当餐具就大可不必了。重生前已有医者发现了其中的不妥,因而扶苏后来用的都是纯金和白银打造的器物。
这两种金属至少对人无害,且银制餐具很好地防止了砒-霜类投毒事件的发生。
虽然银能验的毒有限,但在古代条件下大家一般能拿出来的稳定性毒药,大多就是用银能验得出来的。
扶苏照葫芦画瓢给宫里换了器具,本来金银还不一定够用。这不是六国宝库又给大秦续了一波库存,总算不用熔炼掉秦国原有的金银器物了。
成品器物毕竟是工匠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就这么熔了做成碗碟实在可惜。
说真的,金灿灿的青铜碗和金灿灿的金碗放在一起,金碗可能还更好看点。
不过扶苏嫌重,他情愿去用陶瓷的。
金银的筷子也压手,扶苏同样不爱用,他觉得竹制的就不错。本来平日里写那么多字就对手很不友好,吃个饭还要为难自己大可不必。
关于扶桑岛的银矿开采相关奏报送来之时,扶苏正在嫌弃金属器物难用。
始皇就没他那么挑剔,淡定地举着银筷夹菜吃。
即便他也嫌弃金筷太重,可用银筷他还是没意见的。别的不说,光是银能验毒就让他愿意原谅银筷的所有缺点。
爱子前世中毒的事情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有点大。
奈何扶苏自己不肯用,好在盛菜的碟子是用的银碟。还有人试菜,才叫始皇稍稍安心一些。
传信兵把奏报送来的时候午膳还未用完,侍者接过后没有着急呈上去。等到父子俩开始喝茶消食,才将东西奉上。
始皇翻看了一遍:
“扶桑果真有大量银矿。”
扶苏点点头,他上辈子派人开采过,自然不会是假的。
始皇又道:
“数量太多,大量开采恐会拉低银价。”
跟着儿子熏陶这么
() 久,始皇也渐渐领悟了不少经济学相关的知识点。
他无师自通地下令道:
“让扶桑太守控制着数量,每年只需开采一小批。”
左右现在也不缺钱,等到缺钱的时候再增加开采的数量。这个银矿可以作为大秦的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
始皇琢磨着得多派点信得过的人去驻守扶桑,免得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人把那岛抢走了。
多好一个岛,为何离得如此之远?
要是就在近海,便没那么多麻烦事了。
始皇突发奇想:
“太子,你说近海是否也有如扶桑一般的宝-岛?”
扶苏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