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 大布黄千,未雨绸缪
第1575章 大布黄千,未雨绸缪
第1575章 大布黄千,未雨绸缪
“第一种就是继续发行铜钱,但调整铜钱的含铜、锡、金的比例,然后效仿以前的大钱制法。
诸如王莽铸造发行的大布黄千和一刀平五千、东吴的大泉当千、当五千。
当然了,咱们不用这么大面额,当二、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五十、当一百,就差不多可以了。
各种面额以含铜量多少、厚度、大小、以及不同图案等等来区分。”
“第二种是发行汇票。
发售一纹、二纹、五纹、十纹、二十纹、五十纹、一百纹和两百纹、五百纹、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百两的汇票。
这些面额的汇票能组成任何数字,也就能满足任何的交易需求。
我们既然没收了他们的书籍等等、也将他们的工匠给给集中管理了,他们就没有伪造的可能性。
扶桑的汇票可以不用大明汇票的纸张,以结实、耐用为主。
也不需要和大明汇票一样的尺寸,长五寸、宽三寸就行,如此成本就降下来了。
扶桑为了解决货币的流通问题,就出现了藩札,类似我们的大明汇票,只是这个藩札只能在各藩内使用,所以,汇票的使用容易让他们接受。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前者可能会流传百余年不坏、不惧雨水、汗水等等的浸泡,劣势是依旧有部分铜在扶桑面见流通,但风险已经降到最低了。
如果采用这个方案,扶桑在民间的铜只有原来的一成左右。
后者伪造的可能性极低,安全性极高,缺点是怕水、怕火、怕霉变、虫咬等等。
如果损坏就需要更换,因此需要设立银行用来兑换损坏的汇票。更换和银行运转需要时刻投入。”
对于皇帝的担忧,毕自严并没有提前知道。
当初在草原大捷之后的封赏大典之后以及汇票出来之前,皇帝就找他过商议民间对铜钱打磨,磨薄、磨小,乃至掺假等乱象,
还有银子的成色不同以至于称重定量,极大降低商铺的效率等问题,问他能不能统一钱币。
这事儿他一直在琢磨,也做了很多的设计,但还未定稿时,大明汇票就出来了,此事儿就短暂的搁置了。
如今皇帝问起扶桑铜钱的事情,他稍微改了一下,就能直接套用了。
“诸位爱卿,针对毕爱卿提出的两种方法发表一下意见吧,或者有新的想法也行。”
“陛下,臣赞同毕尚书的第二种发售汇票的想法,虽然需要更换和设立银行,但富商若是有存款等等,利息或许就能维持银行的运转了。”
“陛下,臣也建议第二种,至于怕水、火、霉变、虫咬等等问题,这也不算是大问题,
没谁会带着汇票去干活被汗水浸湿而损毁,至于说带着汇票遇见大雨,没伞总能躲一躲吧。
既然知道怕水,出远门还不用油纸包着吗?
至于谁怕火,这就不是问题,别说是汇票这种纸币了,哪怕是金银、铜钱,遇见大火那也得融化了。
霉变和虫咬这个事儿,也好解决,自家用个小盒子包裹着油纸装起来,完美的解决了!”
“对,范尚书所言极是,这些缺点完全可以规避的。”
“陛下,相对来说第二种交好,第一种虽然代价小,但风险极高,即便是降低了流通的铜,但铜钱制造比较简单,
有些居心叵测的人会不会挖出陪葬的铜器、或者家中私藏了铜制品、铜钱制成新钱?
直接造成当百的铜钱,那损失可就大了。
咱们虽然覆灭了他们,但也不能将他们以前的墓葬给挖了、取出陪葬品吧!”
“是呀,这一点不可不防!”
“陛下,不仅是扶桑,接下来的中南半岛一旦被我们打下后,货币也需要进行更改,
中南半岛的几个国家不同于扶桑,我们不能像对岛扶桑一样对待他们,那么当十的这种新钱他们私下也会制造的。
如果用汇票,那他们就没法伪造,单单是微雕这一项技术他们就无法完成。”
“臣附议!”
“臣附议!”
……
群臣皆是赞同在扶桑发售汇票,虽然缺点多一些,但相对更加的安全一些。
崇祯也是点了点头,这就将后世的纸币给提前了。
至于大明要不要采用,那得看在中南半岛试行之后的效果。
纸币有纸币的好,铜钱有铜钱的好。
少量的,十几枚铜钱,自然是铜钱方便。
如果说几十纹、上百纹,那肯定是纸币方便,一目了然。
当制造纸币的成本大于纸币面额的时候,就没有几个会去仿造纸币了。
“既然诸位都同意发行纸币,那就使用纸币,扶桑的汇票的纸张可以另选,毕竟他们没有伪造的可能,也不会与大明汇票通行。
但中南半岛的汇票要和大明的汇票一样的规格、品质。”
“毕爱卿,扶桑汇票和中南半岛的汇票你们户部与大明皇家银行、宝钞局、宝泉局进行商议,尽快拿出一个章程以及样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