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完颜宗望说,“今日初见,我便尽皆索了去,岂不可惜?”

“这是下面的人送来的,”完颜阇母说道,“不是旧东西。”

完颜宗望忽然愣了一下,“此锦缎出自何地?”

“宋地。”

金国并不是女真人自己的国家,尤其燕京府附近还生活着大量的汉人,他们与宋国那一边的百姓有着相同的长相和语言,甚至文化也大差不差,反正都活在儒家文化的光辉照耀下。就连上京那些勃极烈的孩子也要学汉字,读汉书,出门喝酒时拿了筷子敲桌时,唱的也是大苏的“大江东去,浪淘尽”。

有这样的渊源,两国百姓的民间门贸易就很难说停就停。隔着一条汹汹的拒马河,大金的老百姓也有办法从南边的大宋那淘点物美价廉的粗茶,而大宋的百姓则可以心满意足地牵着两头小羊回家。

完颜宗望管不过来。

不止是百姓们需要贸易,比百姓更有钱的驻地军队也需要大宋的商品,他们不仅要茶,还要丝绸、香料、精美的瓷器等。他们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有妻儿老小,这些东西无论是放进女儿的嫁妆单子,还是用来给儿子心仪的女郎下聘,都是极有面子的。

甚至连家中老父母清点自己下葬的陪葬品时,都迫切需要带些宋人的瓷器下去,为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撑一撑门面。

这种交易对两国百姓都很好,唯独对大金——过去则是大辽很不好。

牲畜与皮毛是买不上价的,钱就会自然地流向大宋,越流越多,流多了,怎么办?只能打一仗了。

现在因为战乱,互市关停,原本私下里的贸易规模也萎缩许多,双方只能交易一点生活必需品,那完颜宗望是不必去管的。

但大宋的锦缎又悄悄钻进来了。

大宋的锦缎,飘飘忽忽地披在完颜阇母家的美人身上,这明艳的云霞今夜进了燕京宾客们的眼,明日就要刮到上京去。

越刮越贵,直到最后有人进献到都勃极烈的后宫中,正妻唐括氏是个生活简朴的,但经不住那些美人儿的娘家替她们争宠。

他们手里都握着大笔财富,有数不清的牛羊奴隶,看不尽的广袤土地,他们的钱多得花不完。

然后怎么样?那些边境上的贩子拿钱去买也就罢了,可要是宋人不卖呢?

要是宋人说,用粮食来换呢?

清晨燕京的大延寿寺,晨钟声声惊飞林间门鸟儿,一展翅膀,头顶枝叶上的露水受了惊扰,纷纷落在大金佛子的肩头。

佛子眉目柔和地跪在佛前,行过礼,上过香,又念了不知多少声佛后才起身。

比起被那箱锦缎吸引了目光,躲在柱子后面惊奇赞叹的小和尚,这位菩萨太子倒真显出了几分佛相。

他说:“我第一眼见到这锦缎,便觉得不似凡间门之物,只有供奉佛前才得心安啊。”

主持就仔细地去看,而后惊叹道,“蜀中织锦的技艺,果然巧夺天工,郎君不远千里,寻来这样的宝物,足见其心精诚……”

完颜宗望突然打断了他,“这是蜀锦?”

那位老主持很懂得察言观色,立刻就收住了话头。

“郎君有何疑虑不成?”

郎君的脸上罩了一层乌云,但那层乌云很快就消散了。

“我不曾见过这样精妙的技艺,”他笑道,“主持如何看出的?”

这个么,主持就笑了,辽国的贵人也崇佛,也会寻觅天下最名贵的丝绸锦缎送到大延寿寺来,他们这些高僧见多识广,不仅能分辨出不同地区织物的特色,什么茶叶香料瓷器,他们全都有一套极高明的品评技艺。

他细细地讲给完颜宗望听,讲蜀锦先起彩的特点,讲蜀锦纹理细密厚实,明明材质并不轻柔,但高明的女工能用渐变的色彩和平整的光泽给它奇异的轻盈感,据说这也是成都锦院有名的手艺,原以为两国交战,边境断绝,许久都要看不到这东西了,没想到今日竟然送到了大延寿寺中。

“这都是佛祖的旨意呀。”

完颜宗望默不作声。

待他出了大延寿寺,突然问起身边的人:“谁送叔父那几箱蜀锦的?”

随从就面面相觑,一个人忍不住问,“郎君,这事要紧吗?”

“咱们若是放着不管,”他说,“就会很要紧。”

他说出这话时,眼帘忽然垂下去片刻,像是很疲累的样子。

他像是站在一座巍峨的雪山前,用尽全身力气去阻止它在春日晴空下坍塌融化,他认定了那蜀锦是朝真公主的计谋,认定了它将会腐蚀掉他同宗同族勇士们的斗志,他是一定要阻止她,也阻止他们的。

可这毕竟不是战场,他没办法拿起自己的弓箭与狼牙棒与他们战斗,只能寄希望于他们与他有相同的信念,能够清醒过来,斩断那渐渐裹在他们脖子上的,华美而厚实的锦缎。

但这到底给了他一种不祥的无力感。

李良嗣就在拒马河北岸的小城里,穿着契丹人的衣服,正双手用力,将一条鸟腿从面前的餐盘中掰下来。

他那样专心致志,连身边满脸堆笑的人在说些什么都没听进去,直到那人又重复了一遍,他也掰下了那条鸟腿,才终于转脸去看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