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花钱如流水
玉娘拉着愣愣的明学出了茶楼。
明学这才缓过来一会儿,说话还不利索,伸出三个手指头,比划着,“姐……姐……,咱们,咱们家,有,有三十两了?”
玉娘笑着点点头,“是,这么点银子就被吓住了,改明儿咱们挣了更多的银子,你难道还能成了哑巴。”
明学拍了自己的一个嘴巴,“这是真的,这是真的。姐,姐,我有银子了……,唔,……”
玉娘忙捂住明学的嘴,“小点声,你难道想让人偷了去。”
明学忙点点头,玉娘才松开了手,明学长长出口气,又小声的说道:“姐姐,那咱们能买身棉衣了吗?这天越来越冷了。还有饴糖,能再买点吗?”
“银子刚到手,你就想着怎么花了。小馋鬼。”玉娘瞪了明学一眼,大步往前走。
不过,明学说的话,玉娘还是往心里去了,前几日还不显,这两人真是感觉到冷了,好像直接从夏天到了冬天,脱了夏衫,就要穿棉衣。
气温骤变,不同寻常,还是要早做打算。
玉娘带着明学到了之前来的布店。
老板娘三十岁上下,一眼就认出玉娘,“姑娘这才来买点什么?”
玉娘觉得自己目前遇到的老板都算是好人,起码没有因为自己穿的破烂,而瞧不起她,“老板娘,我想买点棉花,你这里有吗?”
“有呀,当然有。不知道姑娘想要新棉花还是陈棉花?”老板娘热情的招待玉娘姐弟两人,挥手让伙计上茶水。
玉娘问道:“老板娘,新棉花什么价格?陈棉花什么价?”
老板娘笑着说道:“新棉花320文,陈棉花260文,相差60文。姑娘若不嫌弃,要我说陈棉花最好,拿去做棉衣,不透风,还不上火。”
这个时代的棉花产量极其低,一亩地能收100斤就算高了,与现代产量相比,差出三倍的产量,价格自然也就高了。
只是,玉娘还真想不到居然能如此之高,一阵牙疼,也幸亏今日手里有了银子,不然这棉花还真买不成了。
玉娘对这个老板娘印象实在很好,真会说话,知道自己一定会选陈棉花,“那就听老板娘的买陈棉花。我要做四身衣裳,老板娘看着称够。”
“行,姑娘相信我,我一定给姑娘称足了,保证今年冬天穿在身上不会冷。”老板娘转身吩咐小伙计去取棉花。
小伙计很快背着一个大包袱出来,交给老板娘,“老板娘,四身衣服的棉花,一身一斤半的棉花,四身就是六斤棉花。”
老板娘点点头,让小伙计交给玉娘,“一斤半一身棉衣,也算暖和了。姑娘看看是否合适?”
玉娘也不知道够不够,“王娘也算暖和了吧?”
老板娘点点头,“够了。”
“那就一身再添半斤,凑成二斤吧,我看今年这天要比往年冷。”玉娘觉得还是厚一点,总比薄的好,何况这一冬天,估计他们都要在赶路。
不像往年能在家猫冬。
多卖2斤棉花,老板娘怎么会不愿意,立马让伙计又去拿了2斤棉花交给玉娘,“一斤棉花本来是260文,姑娘痛快,我也给姑娘便宜10文,8斤刚好1000文整,也就是一两银子。”
玉娘心里早就算出来,从怀里掏出一两碎银子,“老板娘多谢你。我再想问老板娘一个事,我家没有剪刀,不知道老板娘可知道哪里有卖的?”
老板娘接过银子,放在手里一掂就知道正好是一两,“这事你算问对了,我家斜对面哪家铁铺就有卖的,你说我介绍过去的,能算便宜一些。”
“那再谢过老板娘。”玉娘笑着谢过。
姐弟两人把棉花分成两份,分别装在两个人的背篓上,再次谢过老板娘,出了布店,按照老板娘的指示到了斜对面的铁铺。
铁矿在这个时代有严格的管控,铁器更是不能随便打制,要买铁器,都要登记造册,铁铺还要到县衙备案,不然都可以当造反处置。
这就造就了铁器卖的贵,一斤铁至少80文,随随便便一件铁器也要几斤。
像玉娘要的剪刀,算是最便宜的,一斤铁绝对够了,还有富余。
玉娘说明来意,老板头也不抬,依然一下一下的有规律的打铁,“一把剪刀100文。”
玉娘也没还价,从身上拿出100文,交给老板,又问道:“老板,我们能否再买两把一把菜刀,两把镰刀,不知有现成的吗?”
铁器老板收起文钱,又回去打铁,“有,都有。菜刀一把300文,镰刀一把100文。不过这个你要去县衙交五文钱的税钱。”
原来买铁器还要交税。
可这两样她买来是防身用的,不能不买,一咬牙掏出500文,交给老板。
老板瞥了一眼,接过文钱,又拿出一个竹简,“把你们的户籍拿出来,我要登记下。”
玉娘刚听说了这个规矩,从身上掏出户籍,交给老板看了一眼,才收回来,“老板,我把钱给你,你帮我们去县衙登记可否?”
铁铺老板瞥了玉娘姐弟两一眼,“怎么,你们户籍有问题?”
玉娘忙摆手,“不是,我们姐弟人小,去县衙,心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