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尝到了赚钱的甜头
林澈转身看向她,竟然一改往日的清冷模样,那眼神里透露出盈盈笑意。
陆妍儿回给他一个灿烂的微笑,心里暗自想着:这才只是个好的开头而已呀,不过是区区八十个鸡蛋罢了,接下来还要想办法卖出更多的东西。
再用赚来的票子改善家人的生活状况。
林澈虽说表面上依旧沉静如水,实则内心早就如同一口沸腾的开水锅,咕噜咕噜地冒着水花。
他没想到第一次进城竟是陆妍儿带他来的,更没想到他给自己出的主意,收集来的八十个鸡蛋,竟能如此迅速地就销售一空。
甚至还有人找他预定了下周的小竹匾子。
要知道,他们村的后山里漫山遍野都是竹林,这竹子只要自己上山砍来,再花费一点功夫编出来就可以,简直可以说是无本生意。
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如梦如幻,仿佛突然之间生活为他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大门。
然而他却不明白,陆妍儿既然带来了三条裙子,为什么今天那个大姐看中了,却不卖给她呢。
但他却没有开口问,既然陆妍儿不卖自有她的道理,且等下周跟她一起来送竹匾子的时候再一探究竟吧。
林澈望着窗外的风景,心里盘算着,回家后就赶紧带着弟弟上山砍竹子,多劈出一些细竹条来。
再让爹娘一起赶个工,争取多做出一些竹匾子、竹筐子、竹笼子等,家里可以用得上的物件。
只要能换成一些零用钱,哪怕再便宜也不怕。
这样想着,他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些一毛两毛的票子,稳稳地揣进了自己的裤兜,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
陆妍儿坐在他身旁,一边在心底里筹划着自己的小算盘,一边不时拿眼瞥他一眼,看见他情不自禁的微笑,心领神会地也笑了起来。
在原主的记忆里,姥爷胡仲明,是凤凰台鞋帽成衣厂的第一裁缝大师傅,会裁剪各种式样的衣服。
她身上穿的和带来三条裙子,可都是姥爷亲手裁制和缝纫的,只是款式按照她的要求,根据现代的款式进行了些许微加工。
姥姥孙多荣,是整个老胡家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主,笑容慈爱,声音爽朗,性子急躁,像炮仗一样即点即着,可来得快也去得快,该对谁好依旧还对谁好。
打她记事起,就看见姥姥每天坐在一大堆深灰色、藏青色的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的布料堆中。
只见她手持竹圈儿制成的绣花绷子,用一根细小的绣花针,飞快地上下翻飞。
在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布料上,绣出了一点或红或绿或黄或粉的线,就像一个小点。
可渐渐地,那里就会绽放出一朵牡丹、一片绿叶,会蔓延出一大片湖水,其中游弋着一对鸳鸯。
那些牡丹、绿叶和湖水,都在她的巧手下变得栩栩如生。
她绣出的各式花样儿活灵活现,在凤凰台这个小县城里独领风骚。
因此,姥姥承接的绣活儿也多,大到结婚用的喜帐、枕套儿,小到缝在衣服领口和袖口的绣片儿。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姥姥不像寻常女人那样,既不抱怨生活的艰难,也从不唉声叹气。
她几乎从不絮叨,或许是由于她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在为这个家的众人们操劳奔忙吧。
想到这里,陆妍儿心里微微叹息,这个年代实在是太过贫困,自己家的生活虽说比林澈家好上太多,可终归也不富裕。
倘若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帮助家人改善生活条件,也不枉她穿越过来,用原主的身体重活一世。
一路上两人各自沉思着,就回到了凤凰台。
早已在汽车站等待着的家长们各自把娃娃领回去,陆妍儿和林澈道别后也各自往自己家中赶去。
幸好一早来的时候,从王小明家里推了辆自行车放在幼儿园里,不然等他步行回到十里沟,岂不是要到深更半夜?
林澈骑着自行车,微风轻抚过他的脸庞,思绪还沉浸在今天的经历中。
而陆妍儿则迈着轻快的步伐,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两人各自回到家中后,就把今天在淮城里的经历跟家人细细诉说了一遍。
姥爷听说,自己按照陆妍儿的建议修改后的新式连衣裙,居然还能受到城市里的姑娘媳妇们的青睐,也是欣喜不已。
他激动地对孙女说:“妍儿啊,你这小脑袋瓜子可真灵,以后我这个大师傅也得多听听你的想法。”
姥姥更是不住口地夸她:“我妍孩儿就是聪明有脑子,我看呀,这个法子可行得很。”
姥姥一边说着一边拉着陆妍儿的手,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
姥爷点头附和,问她要来几个订单上的尺寸、面料、颜色和款式要求,逐一仔细记录好,准备明天就开始赶工。
再说林澈这边,爹娘听说八十个鸡蛋全部卖完,除了给邻居家的本钱,这一趟不但免费进了城,还赚了八毛钱嘞。
两个人笑得合不拢嘴,他娘激动地抹了抹眼角的泪水,说道:“咱这日子总算是有点活路了。”
又听说,自己家编制的小竹匾子也能卖出去换点零花钱,更是惊喜地难以置信。
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