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真的发达了
两蛇皮袋黄鳝,按七十条算,该给泥冬四十二块,那秦向河净赚一百六十三块三毛,外搭剩下的一小袋十三香。
发达了,真的发达了。
照这样下去,哪用得着十几天,很快就能还上大哥家的钱了。
另外,欠村里其他人的钱,也该提上日程。
远的不说,刘剑家那就一直欠着几十块,是以前没法了,妻子去借的,快一年了。
握着分成两摞厚厚的钱,秦向河揣进里面衣服兜里,飞快离开巷道。
这年代民风淳朴不错,可指不定就有见财起意的,二百多呢,算巨款了。
时间宽裕,他跑去了县里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最先逛的,则是开在隔壁街的百货大楼,也是整个长溪最大的百货商店。
牙刷买上三把,没分什么儿童、成人款,只能在颜色上区分。
牙膏也是,卖的最火是芳草牙膏,全买了。
打算好今天买鞋的,早上特地给俩娃量了脚,他拽着标好的绳子,直接比着买。
大宝的是绿色,妞妞是红色的,金鱼塑料凉鞋,现在流行款式,有点贵,叫价两块一双,另外,又分别买了单鞋,马上天凉了,总不能一直穿凉鞋吧。
他也买了双军绿色橡胶底布鞋,脚上穿的旧布鞋,蹬两天自行车,鞋帮都开线了。
以他眼光,鞋肯定不好看,但胜在耐穿也不贵,几双鞋全在加一起,老板给打了个折,算十块。
马上立秋的衣服,给俩娃也各买了一套。
原打算给妞妞买小裙子的,可茅塘村到处是泥巴,去哪不是上坡就下沟,以妞妞顽皮性格,裙子根本不实用,大宝倒是相对文静些。
山坳里昼夜温差大,立秋衣服,早晨和晚上就能穿得到,价格同样贵,两套最低十二块。
这年头物资匮乏,相对食品,成品服装显得太贵,难怪一般家里只年节才会给孩子添置套新衣服。
像在乡下,别说买成品的,能扯块新布给孩子做一套就了不得了,更多的,都是拿大人穿破穿旧的衣服直接改小。
此外,他特地跑遍了百货大楼上下两层,最后在一个柜台上,买了一块棕色的机械挂钟。
重生回来,手机什么不说,家里连个看时间的钟都没有,太不方便,不然要么看太阳估摸着什么,要么就得跑去刘剑家堂屋看。
挂钟更贵,菜盆大小,简简单单只带个报时功能就要九块钱,花的他肉疼。
不由想起结婚后,妻子曾花十多块钱给家里添置过一个的,后面却被他拿出去五块钱卖掉,当天又全输在牌桌上。
秦向河不敢继续在百货大楼逛下去,不控制一下,兜里那点钱真不够看的。
东西捆到后座上,秦向河推着自行车又进了市场。
肉和大骨头不能少,早上出来问俩娃想吃什么,妞妞直接点名要的,大宝扁扁嘴没开口,但对此表示默认。
蔬菜家里有剩,少买点就行,米面这些,不着急了,他就打算托刘剑在村子里找人买,可比县里市场便宜的多。
豆油村子里也有,基本是自带大豆过去,榨完油,给点手工费或是豆饼留下来就行。
酱油醋什么的县里反而便宜,各买上一瓶,厨房里那些不知放多久了,又是大热天,总觉得有点不对味。
相对鞋和衣服那些,吃的上反而花的少。
出菜市场,路过中午那家小吃店,他又买了几个烧饼,回去给俩娃做零食。
家里没有自行车,镇上又远,大宝去年还曾跟妻子去过两次,而妞妞连一次都没去赶集过。
像烧饼这种后世遍大街的小吃,只逢集时镇上才有卖,所以俩娃没吃过,上次来给忙忘了。
要不是胡辣汤难带,他都想买一锅回去的。
到街尾时,见有卖羊肉的,没忍住,比肉贵了一块多钱,但谁让他今天挣到钱了呢,买,还一下子称两斤!
前世在小饭店做厨师的经历,让他后来常自己动手做饭吃,其中胡萝卜土豆炖羊肉,便是他拿手菜之一,当然要给俩娃露一手。
满载而归的骑出县城,想到今天配十三香耽误的时间,又卖了那么多份,以后未必没有留心的。
于是乎,他又转了回去。
能市场买的市场买,其余再分两家中药店,因为一次买的多,店里给找了个大蛇皮口袋,整整装了一袋,连小秤都顺带买了一把。
等回到茅塘村,又和上次一样晚了。
不出所料,他还没到村头,泥冬就一步从沟边窜到路上。
等接到那摞钱,泥冬立刻闷头数,四十二块钱,反复数了两遍,数完还称怕秦向河给多了吃亏。
秦向河自然不会和泥冬计较,问了下今天的收购情况。
可能是资金不足,大亮和二亮俩毛孩子也没多少钱,所以到下午也不过三十条。
据泥冬说,两人跑去更远的高棚村收去了,看晚上回来能不能多收些。
又称有了这笔本钱,三人就能跑更远地方,毕竟不认识的话,肯定是不让赊账的。
约定明天继续交货,秦向河骑车回家。
早上出发前说了下午回,不知俩娃是被花姐一直带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