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
知何时也渐渐开始站在刘彻一边,子嗣为大,凭此足矣让陈皇后无可反驳。
她瞧着卫子夫夺去刘彻,闻卫子夫有孕,一回又一回,她妒忌得发狂,恨不得把卫家的人杀光,把卫子夫杀光,将刘彻抢回来!
可她不能,母亲道她不能,外祖母也道她不能。
生不出孩子的她,无法名正言顺要求刘彻只宠她一人,爱她一人。帝王之家无私事,尤其关系江山传承的子嗣之事,倘若陈皇后依然执意纠结,不依不饶,又或者做出损及卫家之事,第一个容不下她的人会是她最大的靠山,大汉的太皇太后。
陈皇后怨恨着,却又不敢道出一句心中怨恨,唯有别过脸,想着不看刘挽一眼。
“能得母后赐名,是这孩子最大的福气。”王娡的声音又一次响起,肯定的是窦猗房。
窦猗房笑了笑,刘嫖亦附和道:“是啊,能得母后赐名,这孩子好福气。”
额,福不福气的且不说,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大名,刘挽觉得可喜可贺!
接下来,刘挽又困了,窦猗房殿里其他交锋,不好意思,本与她无关,她管不着,睡着睡吧。好吃好喝好睡着,才能长高长大,身体好。
再醒来,刘挽已然在刘彻的怀里,刘彻赞许道:“祖母取的自是好名字,挽,引也。祖母也着急。”
此话落下,叫刚醒来脑子没有完全清醒的刘挽打了个激灵。什么叫祖母也着急?
瞬间刘挽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脑子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关于窦猗房和刘彻的种种。
窦猗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要说窦猗房能参与朝政,多亏大汉的开国皇后吕雉起的好榜样。世人早已习惯作为太后的人参政,有自己的人脉。换而言之,窦猗房真正开始参与朝政,在大汉朝的地位越来越高,亏了她的儿子汉景帝刘启。
不仅是因为汉景帝刘启让她成为大汉的太后,更因为刘启对她的忍让,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相对的服从。等到汉景帝驾崩时,窦猗房的存在已经足矣撼动朝局。也正因如此,刘启生怕尚未及冠的刘彻将来可能或许会被窦猗房压制得无法执掌大权,于是在病危之际,提前为只有十六岁的刘彻行冠礼。
男子二十而冠。天子及冠可亲政。
刘启为儿子诸多谋划,只为铺平刘彻的帝王之路,别让他太难。
可惜,刘启诸多的谋划,依然不可避免的忽略一个事实,刘彻毕竟年轻。
和历经五朝的窦猗房相比,既没有根基,在老谋深算上也相差甚远!
【作者有话说】
名字按我们的现在的习惯取,非正统汉中叔说!
第6章 祖孙交锋
登基为帝的刘彻看出大汉自建国以来的无为而治,已然不适合用于此时的大汉,因而开始提拔儒家学子,推行新政。
可是大汉的无为而治让大汉朝上下得以休养生息,国库丰盈,窦猗房是忠诚的无为而治的拥护者,也是支持黄老之学的人。尤其她所不喜于百家中的儒家!
想窦猗房在儿子当政的时候打压儒家之人都做到了,到了孙子这儿,乳臭未干的孙儿竟要推翻黄老之学,以儒家取而代之,推行所谓新政,窦猗房如何能答应。
结果不言而喻,刘彻太年轻,年轻的以为他提拔相关的人即可改变大汉的局面,全然忘了论起势力,窦猗房是真正的根深蒂固,她只要稍稍表明态度,放出话去,自有人为她清扫障碍,将刘彻刚提拔起来的儒家一干人才解决。
新政以刘彻的失败告终,刘彻所提拔的儒家之人,无一不为窦猗房所不能容。
哪怕不死,也都被朝廷所弃。
甚至连同刘彻这个皇帝也无可避免的被剥夺处理朝政的资格。
天下自那以后被窦猗房牢牢掌控在手中。
吃过一回亏的刘彻选择了蛰伏,根基不稳的他,无法和窦猗房抗衡,他不争不抢,更流露出诸事不管的态度,整日开始骑马打猎。至今亦然。
方才刘彻的一句话,让刘挽惊醒之余,想着其实此时的刘彻也并没有多想要卫子夫生下儿子,毕竟,他要是有了儿子,谁能保证说不会有人动歪心思,让他一个现任皇帝消失?
嘤嘤嘤!勾心斗角好可怕,她可不可以抗议,能不能选择换个人家投胎?
刘挽心里苦,有苦也说不出。
她是历史爱好者不假,隐隐知道一些历史大事件,并不代表事无巨细的都知道。比如她就不记得刘彻是从何时开始手握大权的。
她隐约记得是在窦猗房死后。
随着窦猗房一死,压在刘彻身上的大山自此不复存焉,放任享乐的帝王终于接回属于他的朝堂,他的天下,从此,他将纵横于天地间,大汉由他来主宰,改变。
所以,窦猗房啥时候死来着?
刘挽努力回想,却没有相关的记忆,实在是时间不好记!
“既然祖母为孩子取了名了,朕也该给孩子想个封号,泰永,封泰永公主。赐食邑太山郡。”刘彻不知刘挽一会儿的功夫脑子不知道过了多少事儿,他想着名字都取了的刘挽,也该封她为公主了。
“妾代泰永谢过陛下。”刘挽一脸懵时,卫子夫的声音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