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7
亏得田蚡死得早,否则就他干的事,田氏满门一个都逃不掉。
在封后大典之前,王娡还想闹, 好的呢, 这种时候就用不着刘挽了, 刘彻捏着刘挽送上的大礼往王娡那儿一摆不说, 更是昭告天下, 田蚡与淮南王有所勾结。
甚至刘彻放了话,若非田蚡已死,就凭这信,田蚡也得死上一死。
王娡哪里能想到自家弟弟死都死了,竟然还被刘彻翻出这桩要命的事。王娡是求着刘彻不要对外公开的,可惜,刘彻依然公开了。
自那以后,王娡气了一场,再不提反对刘彻立卫子夫为后一事。
不仅如此,宫中事务王娡都移交到卫子夫的手里。
可以说,暂时宫里相安无事。
不过,卫子夫封后大典别的人都去了,馆陶大长公主没有去。
馆陶大长公主听闻陈氏在知道刘彻封卫子夫为后时,嚎啕大哭,伤心不已。据刘挽所知,刘彻并没有去看望过陈氏。
有些关系很尴尬,但没有办法,刘挽并不认为所有的过错都在卫子夫身上,也并不觉得自己有愧于馆陶大长公主。
陈氏被废,卫子夫为后,此事的决定权在刘彻,并非他们。
故,在安容处再见馆陶大长公主,刘挽也是坦坦荡荡。
“陛下改历法,又创年号,我还以为你不得闲,来不了安容处。”馆陶大长公主显得有些精神不济,很多事馆陶大长公主也体会到了何为无力。朝堂之上,她早已失去影响力,连王娡都拦不住刘彻,又有谁能够再左右刘彻。
她的娇娇,无论有多少不甘,有多少怨恨,都不得不放下。
见着刘挽,馆陶大长公主没有像以前那样盛气凌人,一派质问之态。
但凡细想刘挽做下的事,站在刘彻的立场,不,纵然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父亲的立场,都不可能不喜欢如此能为之分忧的孩子。与之而来又怎么会不想让她的母亲因她而显贵。
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从前的大汉会因为太子的确立而废立皇后,为一个公主立后,刘挽也是开创先例。
再想卫家,想想卫青。两次出击匈奴皆有所得。大汉和匈奴交战多年,直到卫青才有了如此的胜利。卫家的人争气,争气得无论他们的出身如何的卑贱,也掩盖不了他们的光芒。
反观自己家的人呢?
馆陶大长公主不想承认自己败了,无论是陈氏也好,陈家也罢,都撑不起刘彻的雄心壮志,不可能成为刘彻的左膀右臂,也就注定他们都将成为弃子。
弃子啊!
馆陶大长公主见多了人成为弃子。说句不中听的话,在他们刘家,自她父亲文帝开始,再到她的弟弟景帝,还有此时的刘彻,在他们的心里,有利于他们的人为他们所用,一但那些人无用,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舍弃。
最是无情帝王家,馆陶大长公主知道这个道理,终是没有想到,有一天她竟然也会成为被舍弃的那一个人。
不过,她不会是最后一个。
馆陶大长公主眼中流露出耐人寻味的深意。望向刘挽时,何尝不觉得,有些路刘挽一个孩子都能想得到,她未必不能。
儿子不争气又如何,她有用,依然可以为她的女儿撑起一片天。
“先前我不在,姑祖母和姑姑们辛苦,我既回来了,怎么能不过来搭一把手。”刘挽瞧着馆陶大长公主毫无芥蒂的态度,但凡要不是在卫子夫的封后大典上看不见馆陶大长公主,她定以为馆陶大长公主对卫子夫被封为皇后一事并不在意。
可是,怎么可能不在意呢。
在意,在对刘挽时馆陶大长公主能分得清利害,并没有责备迁怒,凭这一点,刘挽不得不说,不愧是历经三朝荣宠不断大长公主,自知该如何才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事。
故而面对馆陶大长公主,刘挽从来不敢掉以轻心。
“也好。刘陵之事多亏了你,若非你察觉得快,怕是要出大事了。”馆陶大长公主肯定刘挽的功劳,刘挽极是谦虚的道:“不过是凑巧。”
巧是挺巧的,又何止是巧而已。
馆陶大长公主在得知刘挽如何发现刘陵的企图时,何尝不为之惊叹。
不过是一桩再小不过的事,偏就这样一件没有人会过多在意的事,竟然就让刘陵的阴谋败露了,刘陵不信,旁人听来也觉得不可能,一致认为刘挽必是得了消息才会察觉刘陵所图。
别人信不信馆陶大长公主不知道,她却是信的。
她不是没有见过聪明人,刘挽先前的聪慧她都看在眼里,不会有人觉得,那同样也是聪明绝顶的帝王能对一个女儿如此宠爱,只是因为那是他的女儿。
卫子夫为刘彻生下三个女儿,只有一个刘挽最得刘彻之心。为了给刘挽寻先生,刘彻私底下派了多少人去寻,馆陶大长公主有数。五经博士等饱学之士,本不愿意为一个公主讲课,刘彻却警告他们,要么他们老实讲课,要么他们永远地离开汉宫。而那些给刘挽上过课的人,哪一个不对刘挽赞不绝口。
纵然是陈氏,她的娇娇,也曾对刘挽再三赞许有加。
所以,刘挽告诉刘陵为何自己能发现她的阴谋的理由,半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