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
“若是有才能出众的,也好直接收入工部,让其为殿下大业效力。”
“嗯,不错的法子。”
朱标点点头。
工部这批人,虽然在理论科学上的水准,估计也就高中生的水平。
这还是朱标用皇庄学院的教材给他们恶补之后。
但实际应用水准那是相当高的,一个个都是发明家的级别!
关于这点朱标早有规划。
他抬头对毛印到,“我看不如这样,从你们大匠弟子以及民间选拔能人,直接以工部的名义挂牌成立书院,就叫墨工书院,招募良家子以及读书人,善巧者、善言者皆可入院学习。”
“在书院,有天赋者,学习进度快的通过考核可以直接进入工部任职,从工匠做起亦或者从官员做起都可。”
“建立书院所需的一应银响,皆从孤的皇庄中调拨,书院由工部派遣人前去组建,针对目前研究的课题来招揽人才。”
“意下如何?”
“臣叩谢太子殿下!”
听见这话,毛印激动的直接俯身叩首。
要知道朱标这是打算直接将工部再拓展一番了。
此后工部便有了专门培养了后备人才的地方,还叫墨工书院,这名字不就是工匠的老祖宗,墨子?
难道墨家终于要兴盛了?
眼下儒家已经被朱标给打压的喘不过气来,所有诗书传家的大族掌握的土地和人口的全部被扫平。
民间的思想风向,现在全然变成了迷茫。
因为没啥可信的!
今年的科举还没开,因为战乱的原因,南方根本就没有科举。
北方倒是开启了科举,但北方考上的人才基本上全都被朱标安排在了北方就职,根本不让他们进入中枢,这就进一步隔绝南北。
南方思想的未来究竟该往哪走?谁也不知道。
思想
朱标想到这点,心中也开始思索起来。
王阳明编撰的书也应该编好了,可以跟张居正合作推广。
但是眼下他们二人都还在忙着各地分田分地,以及体制基层建立的事情。
这没一个一两年的功夫怕是定不下来。
更何况眼下还要另搞海商出海的大事情,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但教育不可能不搞,不搞教育就没有未来。
这些事都是一头乱麻,朱标暂时还没有时间去整理。
看了看最新型号的蒸汽机和铁甲舰,按照这个速度,起码得两三年才能将铁甲舰正式打造出来,这已经是极端开挂的情况下了。
很多材料都需要一步步去实验,钢材技术那边也在不断革新。
唉
长叹一声,朱标现在知道为什么古代帝王都想向天再借五百年了。
真的好多事要去做啊!
“殿下!殿下!”
等朱标回到东宫时,就看见张居正火急火燎的赶来。
官袍下摆都打起了卷,匆忙的捧着一份明黄色圣旨找到了朱标。
“殿下,这份旨意可是陛下亲自发出来的。”
朱标拿起来一看,正是下令要北狩的旨意。
北狩是什么意思?
一般都是皇帝要跑了,丢下京城逃到北方。
而对于朱元璋来说,北狩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这要么意味着朱元璋要迁都了,要么意味着他要退位了。
张居正当然明白这个意思,脸色激动的颤抖起来。
刚刚回到应天城的他,马不停蹄就冲到了朱标面前,跪在地上五体投地叩谢道。
“恭贺殿下,此乃天大的好事,陛下北狩之后,下一步就应该是退位于殿下了。”
“你觉得这是好事?”
朱标脸色略带玩味的看向他。
张居正顿时就不说话了,脸色极快的转变成了凝重,然后叩拜道。
“殿下,是臣多言了。”
“呵呵。”
朱标笑了笑没多说话,紧接着便道。
“既然陛下要北狩,那我也顺便掺和一手吧。”
“以太子书房的名义上一道折子,请将北平作为陪都,改名为北京,在北京成立一套六部事宜。”
听见这话是张居正心中已经没有丝毫的惊讶和意外了。
因为在刚刚那一瞬间,他就反应过来。
这必定是朱标和老朱商量好的结果!
但心头仍然有一股按捺不住的激动。
因为这也意味着老朱终于要彻底放权了,太子殿下要登基为皇帝了。
自己也终于将成为正儿八经的内阁首府,宰相之职。
“殿下,臣这就前去拟旨!”
张居正转身就走,朱标又回头叫住了他,询问道。
“江南各地事宜安排的如何了?”
“回禀殿下,江南各地已全部收复,各项工作正在展开。”
“按照您的命令,将一个个地区划分为公社,几个公社附近设立一座皇庄管理。”
“而皇庄中的管理人员除了内宫太监之外,则是锦衣卫与臣这边的心腹官员,后面会逐渐替换成皇庄学院出来的少年们,给他们一个实习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