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工会
鸿章又道:“我听闻,在欧洲早就拥有了大量的工会,而我大明也会有,只不过一直被那些工厂主们所压制。”
“正所谓堵不如疏,还不如让他从阴影中走向阳光下,免得被歹人控制了……”
朱时祺也满脸赞同。
早在1829年,英国就成立的“联合王国工厂纺纱工总工会”,这是是英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会组织。
1834年,由欧文出面组织了“全国大团结工会联合会”,它支持各地的罢工活动,一时间罢工活动遍及全国。
当年美国内战,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就准备出兵,运送兵马去加拿大,结果就被国内的工人罢工弄的焦头烂额。
北方联邦借着正统和废除黑奴的大义,煽动了工人反对浪潮,一时间出兵就成了泡影。
这事虽然传播不广,但恰巧朱时祺在北美走一趟,自然就知晓了这件事。
前车之鉴,控制工会就成了必要手段了。
朱时祺对于皇帝毫无疑虑,直接设立工会抢先名义实在佩服,把工会收为己有,这是最聪敏的办法。
抵达衙门时,两人准备分道扬镳。
府丞虽然是佐贰官,但也有自己的衙门,不必与府尹拘束在同一院子。
不过李鸿章似乎意犹未尽,叫住了朱时祺:
“朱兄,可还有事?”
“只有一些杂务!”
“我倒是有一桩事与你商量!”
李鸿章笑道。
二人走进了书房,就闻到了一阵阵的书墨香。
李鸿章坐定,让人上茶后,才淡淡道:
“这段时间,咱们在京城也没闲着,人口方面你也有数据吧?”
听到这话,朱时祺点点头,面色凝重。
北京城百万人口,看起来不多,但实际上却只是宛平等五县的人口,还有大量的城外人口没有算入。
例如,城南工业园,它就位于城墙外,人口只是算入到顺天府之中,但确确实实是京城人口。
还有四大军营的士兵及家眷。
当然了,还有许多贴墙而住的普通人。
北京的外城一开始就是贴着内城而居,渐渐衍生而出,不得不在嘉靖年间修筑了外城。
如今,贴城而居的百姓,不下十万户,连绵数十里,可谓是数之不尽。
这些人所消耗的,可都是京城的物资呀!
这些人一直是被历任顺天府装糊涂,没有算到了京城五县之中,但实际上却是存在的。
如此庞大的人口,处于城墙之外,却依旧想要涌入到城墙之中,成为城里人。
但这又何尝容易?
“据我估算,整个顺天府有着六百万人,而京城五县,加上附近的,最少有两百万。”
朱时祺沉声道:“京城的扩建,已经刻不容缓。”
李鸿章点点头:“你说的没错,人口增多,而房屋拥挤,京城百姓人人缺房,而又人人买房。”
“如今,普通大杂院的一间房,就要两三百来块,若是想在偏僻地,例如外城买一间一进小院,没有三五千是拿不下的。”
说着,李鸿章苦笑道:“我也不怕你笑话,我李家在合肥也算是富庶,但如今我也买不起内城的房子。”
朱时祺也摆摆手:“我去了一趟美洲,钱囊倒是扩了些,但如今也买不起房,只能租了小院,一年租金就得五百块。”
两人对视一笑,皆摇头不语。
“扩建,何其之难!”李鸿章叹道:“这一次,动得可都是勋贵的利益呀!”
北京被世祖皇帝光复后,近一半的房屋和地皮掌握在内廷中,然后又陆续赐予了勋贵,以及部分京营军官。
即使如此,内务府依旧掌握着至少两千余间房,上百个重要商铺,年入数十万租金。
勋贵们在禁令的约束下,在京畿地区是很难购买到土地的,所以就大肆购买房屋商铺,靠着租金过日子。
所以,人越来越多,但房屋都是有数的,造就着租金的高企。
在这般情况下,稀缺的房源自然价格越高,让这群勋贵们赚得盆满钵满。
而一旦扩建,人口必定外流,房价不说大跌,起码没有这般凶猛了。
勋贵的利益在其次,他们这群文官们都是从来不畏惧,反倒是越斗越勇,唯独怕动了皇帝的利益。
皇室地产,也是获利颇多。
“朝野上下,谁不受房价之苦?”
朱时祺言简意赅道:“就算是那些阁老,尚书,怕也是买不起内城的宅院,只能租住。”
“咱们这般做,大家伙都是支持的。”
“至于陛下,我觉得也会支持。”
“哦?”李鸿章眉头一挑,略感惊诧。
他跟皇帝相处不多,但宣仁皇帝抠门可是广泛流传,以至于他一时间脑子都没转过弯,依旧把抠门的标签留给了皇帝。
“陛下深明大义!”朱时祺高拱手道:“一向见识深远,绝不会在意这些犄角旮旯的小利。”
“李兄,你就大胆去做吧!”
李鸿章露出欣喜:“为兄这就放心了,多谢贤弟指教。”
心里有了底气,李鸿章自然信心大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