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第478章 臣惭愧(2 / 3)

中为官不用为吃住发愁,还能将俸禄结余下来,如此想来苦点累点倒也没什么。

皇帝的心思的确不在早朝上,李承乾下了早朝之后,便来到了安宁村,在这里见到了正在钓鱼的父皇。

父皇还是老样子,河边坐着一排内侍,让他们整齐地提着鱼竿。

钓上来的鱼都是父皇的,钓不上来鱼的罪责都是内侍的。

河面上出现了儿子的倒影,李世民摇着手中的蒲扇道:“下朝了?”

李承乾道:“嗯,先前儿臣还担心父皇。”

“朕没事。”

太上皇当然没事了,就是照顾太上皇的内侍苦了些。

“拿去吃。”

见到父皇递来的一篮子枇杷,李承乾接过篮子,又拿过一旁的胡凳,坐下来剥着枇杷。

剥好了一个递给父皇,自己手中又剥着一个。

李世民道:“於菟那孩子在军中,每天晚上都会回来,回来的时候总是脏兮兮,薛万备说他在军中能吃苦。”

李承乾吃着枇杷道:“这孩子,有劳父皇照顾了。”

李世民笑着道:“朕也是解解闷。”

爷爷过世了,父皇的情绪很低落,今天来见都没有问及国事。

看父皇还能吃得下水果,气色看起来也还算不错。

陪着父皇坐了良久,李承乾提着一篮子的枇杷又去看了母后。

母后正在清洗着一些箩筐,李承乾上前帮着摆放好晾嗮的箩筐。

“承乾,坐会儿吧。”

闻言,李承乾在母后身侧坐下。

她看着高大的儿子,重重拍了拍他的后背,道:“胡渣更重了,眼里的心事也更多了。”

“儿臣以往的心事不多吗?”

“你自小就眼神明亮,只要看你的眼睛,母后就知道你有心事。”

“嗯,儿臣是皇帝嘛,需要想的事就更多了。”“这里一切都好,你去忙国事吧。”

李承乾重重点头,这才离开。

当御史台将案子交给了大理寺。

一个瘸了腿的大宛使者会去哪里?

大理寺让不良人查了两天都没有结果,特征很明显,大宛胡人,瘸了腿,还会说关中话,如此明显的特征应该很好找。

可上百个不良人,寻遍了长安的坊市都没有找到人。

不良人的办事效率很高,他们在各个坊市都有桩子,桩子一般都是各坊市消息灵通的人,要查一个人最晚第三天,就一定会有结果,何况是一个大宛胡人。

“一个瘸腿的胡人能去哪里?还能被人活埋了?”

上官庭芝苦恼地低语着,又道:“狄仁杰去哪了?”

不良帅魏昶回道:“农忙时节,狄书令在巡视各个村县。”

上官庭芝将文书搁在一旁,道:“不查了。”

魏昶应道:“喏。”

有了这个结果,上官庭芝长出一口气,查不到更好,要是查到了那个胡人,那才是头如斗大。

这能查吗?

这不是得罪人吗?

查到了就得罪了那些将军,到了最后那些将军最多也是被外放或者是罚没俸禄,而自己呢,算是将那群将军彻底得罪了。

上官庭芝瞧了魏昶一眼。

“上官少卿,我们真没有查到。”

“就算是查到了,也赶紧送出关,别让他出现在长安。”

“喏。”

上官庭芝将手中的文书重重摔在桌上,道:“这个不晓事的使者,走路不看路,他摔断了腿,还给某家添堵,这是什么道理?”

使者不远万里来长安,可惜长了两条腿。

随后写了文书回复了御史台,这件事就算是揭过去了。

如今的御史如狼似虎,谁都敢弹劾。

尤其是增添了一个叫李义府的御史,此人得势就猖狂。

他身为殿中侍御史,一双眼睛盯着朝野风气,谁家太过奢侈,谁的家风不正,都要被弹劾。

乾庆七年,五月,关中已有了些许暑意。

去年的天气也是如此,酷暑来得早,冬季酷寒且漫长。

明达有预判,今年的气候多半也如此。

李承乾喝着一碗祛火的凉茶,看着御史台送来的弹劾奏章,一份份地过眼看着,大体上都是一些罚俸的小事。

杜正伦站在一旁,道:“陛下,有人说李义府不应该留在长安城。”

“何以见得?”

“此人应该去监察漕运建设。”

李承乾搁下奏章道:“这是你自己的看法吧。”

杜正伦讪讪一笑。

“在漕运出问题之前,就让李义府留在长安,监察的事任何一个御史都可以去办,让如此人物走一趟,有点浪费了。”

“那……陛下以为……”

“李义府杀人是一个好手,如果有人要死了,再让他去查问。”

“陛下圣明。”

李承乾又道:“马周说你在吏部做得不错。”

杜正伦的面色多了几分惭愧。

“马周是个无情的人,能够得到他的肯定的人不多。”

“臣惭愧。”

“你觉得朕应该将你留在吏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