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第506章 走入长安城(2 / 3)

,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皇帝给他们安排了能够谋生的工作,甚至是产业。

宫女离开皇宫之后也能够改嫁,而这些人离开之后,那里也变得冷清清的,李世民也不愿意在这样的宫里多待。

见几个内侍疑惑,李世民道:“莫问朕为何会来长安城走动,当今皇帝让朕来的。”

留下这句话,李世民就带着长孙无忌与李孝恭离开了。

接近午时,长安城内热闹非凡,屋顶上还有没有融化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它们正在融化,从屋檐滴着水。

李世民来到崇文馆的食肆,在这里用了一顿饭,吃着可口的饭菜道:“朕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李孝恭颔首,又见长孙无忌与一个年轻的学子谈了许久,又小声道:“陛下,这赵公恐怕是要将这个学子收入门下了。”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筷子,“这里是崇文馆,这里的学子都是皇帝门下的。”

长孙无忌将这个学子领来了。

“崇文馆学子苏味道,见过两位长辈。”

眼前就只有长孙无忌表露了身份,李世民与李孝恭都是一脸的笑意。

长孙无忌道:“说说你对如今的朝中政见。”

“喏。”苏味道又行礼道:“先前赵公与学生商讨支教之策,过了上元节小子就要去支教,但又觉得如今的支教还可完善。”

李世民喝着茶水没有当即开口。

李孝恭道:“如何完善?”

苏味道又行礼道:“在下以为应该增设学馆,让支教的学子能够留在各地,能够在各地成家。”注意到陛下的目光,长孙无忌会意之后,问道:“你是武功县人?”

“回赵公,小子是河北人氏。”

这个苏味道在三人心中留下了印象,李世民离开了崇文馆的食肆,在没有打扰其他人的情况下,离开了崇文馆。

长孙无忌道:“陛下不去见见卢照邻吗?”

李世民道:“听闻这个卢照邻很是灵醒,朕要是走到他面前,三言两语就能看穿。”

长孙无忌道:“通经史者,的确善于辨人。”

为什么说卢照邻学经史呢,这是长孙无忌看过当年其人的文章所得出的结论。

与苏味道那样的人不同,苏味道给长孙无忌的感觉是惊喜,而卢照邻给他的感觉就是理所应当。

卢照邻本就是幽州大族一系,又是范阳卢氏,年幼时就跟随江南大儒读书了。

因此,对长孙无忌来说要查卢照邻很简单,世家子弟的踪迹太好寻找了,甚至可以将卢照邻的生平查一个干净。

即便不在朝中任职了,可对长孙无忌来说要查一个人,还是很简单的。

“听说张玄素要辞官,又被陛下给留下了。”

李孝恭忽然说了一句,李世民道:“朕记得这个人。”

长孙无忌道:“如今吏部侍郎有两人,一位是杜正伦,一位是张玄素,陛下不想张玄素离开朝堂,多半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手替上,若张玄素能够为陛下寻一个吏部侍郎,那陛下是可以准许他告老的。”

李世民道:“怎么?朝中老臣要告老,他还推三阻四?”

李孝恭跟在一旁听得心不在焉,抠着指甲缝。

当初张玄素也是贞观年间的旧臣,也是太上皇一手摆到吏部侍郎的位置上的。

可新帝登基之后,十余年间一直在吏部侍郎的位置上,也没有得到升迁,哪怕是看在太上皇的情面上也该升迁了。

而当今陛下又是一个不讲情面只看能力的无情皇帝。

长孙无忌为其感到惋惜。

李世民也只能惋惜片刻。

还能怎么办呢?朝中权力都在承乾手中,这孩子集权得都有些不像话了,一个退休的太上皇什么都做不了。

当李世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已淡到不能影响这个儿子的决定时,心中又多了几分失落。

长孙无忌脸色上多了几分不悦,觉得李孝恭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他瞎说。

本就英雄迟暮就不该说这些事。

李世民从一个个的坊市走过,直到傍晚时分还觉得有些意犹未尽,甚至一边走一边还喝着奶茶。

这长安城的确是看不厌的,现在李世民有些明白儿子话语中的深意了,应该多来走走,多来看看,早就该来的。

“可朕还是想住在外面的村子里。”

长孙无忌赞同道:“是啊,这长安城太挤了。”

李孝恭道:“嗯,安宁村还有空屋子吗?”

李世民瞅了他一眼。

还没等太上皇说话,李孝恭又忙改口道:“某家自己去建个房子。”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这个时辰的长安城又下起了大雪,朱雀门的城墙上,李承乾与李泰,还有李恪吃着火锅。

李道彦急匆匆来报,道:“陛下,太上皇回去了。”

李承乾从火锅中捞出羊肉,道:“朕知道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新年前后或者是下大雪时,只要魏王与吴王在长安城陛下就会将两人请来,三兄弟一起吃个火锅。

雪落下,也不觉得有多冷,李承乾从锅中捞出一些羊肉,颔首道:“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