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一口粥
三口之家,尚且有财米油盐之难,更何况是动辄千万的大军。
林安心底有数,他现在距离这些还太远。
当然,也应该感谢太祖皇帝的存在,挡去了那些大风大浪,只有些阴风诡谲,小人手段而已,这要是他都对付不了,也就没那个脸面去接太祖皇帝的班了。
还不如让林浩去坐那个位置,少说还有大周开朝以来,太祖皇帝合仁圣太子十八年的铺垫累积。
怎么也不至于,让大周二世而亡。
从尚书省出来时,各部官员,内阁辅臣等等,已经先一步离阁下班。
这就与在太书院的书典院不同,没人等着林安,除了开始时的客套,后面甚至连搭理都每个人来搭理他。
或许,这就是太书院的监礼、学生,与朝中大臣的差距吧。
前者再往大了说,也只是些没有实权的文绉绉书生而已,而后者,却是实打实把控着大周朝政运转的大人物。
书典院一日停摆,不过是修饰罢辍一日,就是满院上下都罢了宫,最多也就是再选良才续录编撰而已,没多大事儿。
一朝修不完的史书,可以两朝修,两朝修不完,还有三朝。
朝廷上可就不一样了,那怕太祖皇帝休朝一日,尚书省的这些官员可不能停。
就是一年到头最为重要的年关一日,百官休沐,也必须要有当值官员守在上书省当中,小事自理,若遇大事变故,还要再急奏请示太祖皇帝。
轻重缓急,不可同堂而论。
才走出尚书省,林安的心思还停留在上午听那些官员争吵当中。
忽的,感觉面前似乎有一片阴影,挡住了冬日正午好不容易的暖阳。
下意识的,林安抬头,接着便瞧见太祖皇帝面无表情的站在他面前,身后跟着的,四个诏狱司使禁卫,两个随侍的司礼监太监。
不待林安反应过来,太祖皇帝先开了口。
“这会儿才出来,饿了吧,走,去御花园吃口饭。”
林安有点懵,太祖皇帝勤政自勉,平日用膳,不是在御书房,就是在前朝理事殿殿,连后宫都回得很少,更不要说专门跑到御花园去吃口午膳。
有古怪!
心底虽然暗自想着,林安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太祖皇帝亲临尚书省,在这个时辰,显然不是为了国事而来。
有那么重要的事情,早就把尚书省的人喊到面前问话了,不必亲自跑一趟,所以太祖皇帝只可能是专程找他来的。
恭恭敬敬的行礼谢恩,林安老老实实的跟在太祖皇帝后面。
一路来到御花园,只见先前那一片太祖皇帝亲自翻耕开垦的田地,如今又有了新面貌。
地里的所有杂草之类,全部都已经清理干净,土也翻得漂亮,旁边还堆着一个小土丘,林安一看就知道那里面是沤的肥。
还是在菜园子外面,司礼监的太监搬来了凳子给爷孙两坐。
接着是简单的米粥咸菜,还有一叠馒头,因着好歹是午膳,见了一叠肉。
太监盛了一碗米粥,自然是先给太祖皇帝。
太祖皇帝接过手之后,又递给林安道:“你忙活一上午,累了,又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先吃,不够再盛。”
林安老老实实的接过碗,试探了一下,有点烫。
吹了几口,等到碗里米粥温度下了些,接着才嘴唇贴着碗边,“吸溜”一口,绕边狠狠地喝了一口下去。
然后拿起筷子,捻起一根咸菜,美滋滋的吃起来。
太祖皇帝见他这吃饭模样,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眼底全都是宠溺喜爱的颜色,看看这吃饭的架势,跟咱,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太监递过来第二碗,太祖皇帝接了过去也是一样动作。
其实这事儿林安私底下自己暗自研究过,太祖皇帝起于微末,本身虽然是太湖南方人,但是前莽末年时受天灾人祸,逃难避灾到了西北。
之后在西北生活了十来年,直到前莽末年黄花义军起事,才跟着一起造反。
那个时候的太祖皇帝,已经长大成人,且与先慈圣贤德皇后两情相悦,只是还没拜堂成亲而已。
后来太祖皇帝先是跟随义军南征北战,义军遭逢大败,各路逃散之后,又转战新南,东南。
最后还是在太湖老家立稳了脚跟,一步步的发展壮大,最终推翻整个前莽暴政。
大周太祖皇帝一身的经历,其实和林安前世历史上的大明洪武皇帝十分相似。
不同点在于,大周太祖皇帝前半生的征战更加的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他既没有为了保存实力,向前莽和其他义军强势势力交过降表,也没有为了顺理成章的登上大为,而暗中差人害死以前跟随的义军首领后辈子嗣。
大周太祖皇帝的一生,林安几乎可以用“堂堂正正,威武不屈”来形容。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周太祖皇帝,就要比大明洪武皇帝来得更加光明磊落,更加英雄豪杰。
只是双方在实际面临的处境,和长远角度考虑的境遇不同而已。
当初大周太祖皇帝起义跟随的义军首领,在与前莽朝廷大军决战时兵败,三族都被前莽朝廷夷灭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