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 君臣(14)
夏云泽这话,不能说是一针见血,也是指出了朝廷中现在遇到的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夏云泽登基之后,手腕太过强硬,甚少听取朝臣们的意见,逐渐独断专行的原因。
林立也感觉出来朝臣们不想他想象的那般了。
就说今日的早朝,以草原向林立发难,来势汹汹,可林立也就三言两语,竟然就将新币的事情决定下来,草原的回归问题也虎头蛇尾了。
这根本就不像林立以为的上朝——元帝在的时候,朝臣们还硬气得很的。
“或者,是因为臣手握兵权,又得陛下的信任,所以他们才……”林立试图找到其中原因。
“是啊,”夏云泽叹息道,“朕在勉之的事情上一贯强硬,从先帝还在的时候就那样。
子枫也曾与朕说过,朕太过信任勉之,朝臣们察言观色,知道无法动摇朕的想法,试探无果就会果断放弃。
但试探还是要试探的,那是为人臣子的本分。
放弃也一定是会放弃的,因为没有人愿意触帝王的霉头,也没有多少臣子真心会为了帝王的江山社稷放弃家族的荣耀、地位。
人活着死为了什么?名利而已。”
夏云泽看向林立:“勉之,你是朕遇到过的,唯一一个不为名利而活着的人了。”
林立汗颜,他可是比整个大夏任何一个人都看重名利的了,只是这个名利,与众不同了点。
他的名利不是为了当代,而是为了千百年之后的后代。
为此,他是牺牲了当代的很多利益,在所有人眼里,他是放弃了许多。
“陛下也是臣遇到的最为勤政的帝王。”林立道。
夏云泽嗤笑了声:“你又见过几个帝王?”
林立心说,历史书上记载的,可不仅仅秦皇汉武,可忽然又想起来,这个时代没有汉武帝。
夏云泽道:“并非朕勤政,是因为朕有个好臣子,替朕向外扩张江山,又能替朕管理起来,还能把很多朕没有想到的都想到,朕做不到的都做到。
勉之,你一个人顶得上真的六部了。”
林立道:“陛下这话就夸张了。”
夏云泽想想道:“朕和你加起来,顶得上六部了。”
别说,这么加起来,貌似还真有些道理。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部,夏云泽如今想要自行挑选官员,这不就是吏部的活?
钱粮的事情,林立压根就没有用户部管过,现在大夏的几个郡,晋地、关西、青海不是林立管着,就是林立给打下了底。
林立一个人的军队,就向东南西北扩张了出去,哦不,还有个李程是夏云泽的人,所以,兵部现在的权力,也缩小的很。
工部更不用说,钢铁桥梁造船修路,全国范围内也没用工部插手。
就是礼部和刑部,林立的手没有伸进去。
但这两部在夏云泽这里的权力也不够看,就说礼部吧,怎么也等不到夏云泽的大婚。
林立叹气道:“陛下,臣是不是手伸得太长了。”
夏云泽道:“朕巴不得朝臣都如你一半,手能伸长些,前提是不伸手将百姓的利益都抓到他们自己手里。
勉之,你信不信,朕要是将造币交给兵部和户部联合,工部马上也会要求插一手——造币的材料,得工部出吧。
然后你看参与造币的官员,深究下去,不是这位是某位尚书的门生,就是那位与某位尚书家族有着关系。”
林立无言。
他自己不也是如此,一说造币,立刻就想到王成,王成算来既是他的人,也是夏云泽的人。
人都是如此的,谁能将利益推出去的。
夏云泽忽然问道:“勉之,银行的事情,你准备启用何人?”
林立道:“陛下还记得方晓吗?”
夏云泽点点头:“在永安城有小神童之称的方秀才,因为追随你放弃了当年的科考,至今还是个秀才。”
林立点头道:“陛下记忆甚好,方秀才夫人的娘家姓苗,是北方有名的商户,前几年将重心逐渐转移到了草原。
苗夫人本人就善于理财经营,与臣夫人感情很好,臣的夫人很多账目上的事情,就是与苗夫人学的。
方晓本人博闻强记,虽然不大理会家里的经营,但其夫人经商,他耳濡目染,很是明白。
前些年在草原时候,随风府一起前往草原东部,听说那边被他治理的风生水起。
臣想,方秀才已经在草原锻炼过,陛下正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候,银行的筹备、推行,不妨将方晓调过来总理。
一是方晓有经验,二是他是新人,当日在永安城的时候,也没有上过学院,所以在整个朝廷上,都算不得任何官员的门生。
其家里因为夫人经商,已经是家财万贯,且家中认定稀少,但凭借其夫人经商的收入,就几辈子也花不完的。
从公私角度和学识能力几方面上看,臣以为都很合适出任银行筹备推行工作。”
夏云泽道:“朕本来想要你来筹备。”
林立笑道:“陛下知道臣懒散得很,再者臣的水平也有限,一旦较真起来,事无巨细地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