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 第367章 纷乱

第367章 纷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因为利益一致而配合无间,反而渐渐生出了许多嫌隙。

王允身为老牌士人,只将吕布视为一个用来干脏活的打手。在他心中,你既然是打手,那么最好就闭上嘴巴,老老实实挥刀砍人就好。

可惜吕布并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手握大权的他无形间向着自己的先辈——刚刚被自己手刃的前义父董卓学习,开始通过各种手段掺和朝政,很是惹得王允不快。

也正是因为二人的不合,为长安城今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起初,吕布深知凉州将校的脾性,奉劝王允杀尽董卓部曲。

主持朝政的王允或许不愿意吕布出风头,以至于在这个被他所掌控的朝廷里积累威望,也或许是心中理念坚持,他很是不客气的拒绝了吕布建议,给出的理由却是:“此辈无罪,不可杀之!”

如此借口就连朝中百官都感到好笑,若是杀人前先论罪,董卓也不会被人当街所杀。

后来,吕布又提议从董卓府邸、邬堡内缴获的巨量财货下发给朝中大臣以及统兵将领,再度被王允所拒。

几次三番被王允拒绝提议,吕布也渐渐意识到了王允等人的打算,心中的不满暗自积蓄,却碍于大敌当前,没有立即发作。

而在王允几次重大提议中暴露出独揽大权的本心之后,拥戴王允的人也逐渐离散。

王允其实就是个带着些理想主义的,内心忠心于大汉的老派士人。

他出身于太原王氏,自幼习经传,练骑射,文武双全,性格嫉恶如仇,自为官以来便就与士林舆论中的恶首宦官集团作斗争。

四年前的天变,宦官势力覆灭,本以为天下即将清明,盛世即将降临,却没有料到天下却陷入了更为混乱的割据内战当中。

一直存于中央的王允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当前的恶首不再是宦官集团,而是当朝太师董卓。

以往的历史经验,所学的经传,士林的舆论都告诉他,只要杀了董卓,便能重整山河。

于是乎,王允与吕布联合,精心策划了刺杀董卓的行动。

但残酷的现实再度告诉他,政治并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董卓身死后,所有人都在争抢其人留下的蛋糕,王允吕布抢到了最大的一块,剩余的朝中百官眼巴巴的望着二人,祈望上边能够漏些残羹下来。

理想主义的他生硬的拒绝了对凉州兵将的无罪开杀,同样的,将缴获财货视为公帑的他,拒绝了吕布将之滥用的想法。

理想、天真、固执,长安城内掌权的短暂日子里,王允的性格缺陷暴露无遗。

他认为部曲遵从主人命令而无罪,不想让他们猜疑,故而没有下令赦免董卓部曲。

但他却毫不犹豫的下发了让各地驻守的凉州兵马解散的命令。

有人建议道:“凉州人害怕关东联军,一旦解散军队,打开函谷关,董卓旧部定然人人自危。届时便可趁机以皇甫嵩为将,率领董卓旧部,驻守陕县以作安抚。”

这条暗含了拉关东联军做虎皮,用来威胁关中凉州兵马的计策其实很有操作性。

因为此时天子的威权尚未跌落,各地驻守的军队,无论是董卓的凉州军,还是属于中央的司隶兵马,仍旧习惯性的遵奉来自中央的命令。

更为关键的是,有了关东联军的威胁,关中的凉州兵马才会放缓向长安进军的步伐,为长安城的百官留下整备兵马的时间。

然而,王允却认为关东联军乃是盟友,以在陕县驻军扼守险要,会使关东将领起疑的理由将之拒绝。

当王允说出将关东联军引为盟友的话语后,前来建言的官员再也没有说话,呆愣愣的望着王允,心中满是不可思议:

王允真以为诛杀了董卓,掌握了中央朝廷,那些割据一地诸侯便会向他们俯首称臣!

况且,凉州军的威胁近在眼前,而关东联军的猜疑却是虚无缥缈毫无根据,王允的选择,让来人当即放弃了继续献策的念头。

王允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迟疑不决,天真固执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没多久,民间就流传起了王允等掌权派要杀尽凉州人的流言,言辞虽然夸张,却是深深震动了那些手握重兵的凉州军将,因为他们心中清楚,自董卓掌权以来,他们犯下了多少罪孽。

正是有这样的自知之明,杀尽凉州人的传言渐渐被这些人所深信。

“蔡伯喈仅仅受过董卓的信厚,就被那王允老儿下令处死。

而今不仅没有收到赦免我等的诏令,天子还要解散我等的部伍。

如此下去,我等尽数为人鱼肉了!”

陕县的凉州军营地中流传着这种呼声,让牛辅等一众将领惶恐不安。

适逢吕布遣派手下李肃前往陕县宣布诏令,欲要诛杀牛辅,却被牛辅带领军队轻易击败。

然而,胜利的当夜,取得胜利的凉州军因为持续积累的心理压力,爆发了营啸骚乱。

虽然白日里对官军取得胜利,可李肃阵前喊话里诛杀牛辅的诏令还是让他夜不能寐,此刻正好遇到营啸,愈加惊恐的牛辅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想要抛弃军队,独自逃离。

然而,一同被逼上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