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王府
第二天一早,徐应元服侍郭可阳起床更衣后。对郭可阳说道:“殿下,王承恩已经在外面候着了,是否宣他进来?”
“好,便宣他进来吧。”郭可阳点点头。
徐应元走到门口对外面招呼了一声。于是一个年轻的小内侍低头躬身小碎步进了寝殿。对郭可阳俯身拜道:“奴婢典膳所典膳副王承恩,拜见殿下。”
看到王承恩跪在面前,郭可阳不禁内心感慨,这个历史上最终陪崇祯一起在煤山歪脖子树上上吊的贴身太监,绝对是忠诚可靠的。
自己对明末历史并不精熟,只是知道些重点的人和事,所以很多人的立场和真实面目如果不经过长期观察和考验的话,自己是无法判断的。
包括那个徐应元,郭可阳现在也不敢完全信任。
但现在面前的王承恩在忠诚可靠方面,无疑是可以免试通过的。都一起去上吊了,这关系简直比后世所说的什么“四大铁”还要铁一万倍啊!所以昨天他便向徐应元询问王承恩的所在,如果他是在皇宫里当差,那就只能等登基之后再调到身边。但既然他现在就在信王府,那就只不过是自己一句话的事了。
“哦,起来吧,你便是王承恩,今年多大了?”
“回殿下,奴婢今年刚好二十整。”
“好。徐应元昨日向孤夸赞你做事甚为勤勉。孤想让你做孤的贴身近侍,随侍左右,你可愿意?”
“能随身侍奉殿下左右,是奴婢的福分。奴婢内心感激,愿为殿下尽心竭力。”
“嗯,好,徐应元引路,孤要用早膳。”
用早膳的地方并不是昨日所在的前厅,严格应该称之为前殿,前殿甚为开阔,是信王所居的寝宫正殿。平时用膳的地方在正殿西侧的偏殿。
饭后,魏良医又过来诊了次脉,确认风寒已消,叮嘱按时服药,可适当走动,便告退了。
郭可阳借口出去散步,便让徐应元自去忙碌,自己带着王承恩在王府里闲逛,好熟悉熟悉环境。
信王所居的这座王府原叫做十王府,始建于永乐年间,乃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为安置几位亲王所建。十王府的“十”仅是虚指并非实数。位置在紫禁城东华门外东南侧二里左右,后世北京着名的王府井商业区的“王府井”一名,皆因在十王府旁大街上挖出一口甜水井而来。
十王府其实就是一个巨大院子之内分列多个独立的大园子,房屋总量上估计在七八百间。明代北京没有正式按照藩王规制建造的藩王府,所有的规制王府都建在藩王封地,亲王出宫后、就藩前在京城的王府只是临时住所。
《大明会典》王国礼二:之国祖制,皇嫡子正储位,众子封王爵,必十五岁选婚、出居京邸,至长,始之国。
意思是说,明代除皇太子外,皇帝其他的儿子均封王爵(亲王),十五岁选婚,出居京邸(就是搬出皇宫先暂时住在北京的府邸),到年长时“之国”(前往封地)。
至于出居京邸之后多久之国,要视封地的王府建设及准备情况而定。
信王朱由俭出宫之后、就藩之前就住在这个十王府里。但是因为天启帝的突然离世又没有子嗣,信王也就没有了后面的就藩一事,而是直接登基为崇祯帝了。
不知不觉中在王府转了小半个时辰,郭可阳发现这十王府是由数个不同的园子组成。
每个园子皆独立成院,但并不单调的以围墙隔开,有的园子交界处是一片还长着枯黄荷叶的大池塘;有的是蜿蜒曲折的溪流,溪流中的水居然还是流动的,郭可阳猜测这溪流一定和外界的河道相连;有的交接处是一大片竹林、假山、灌木丛组成的景观。
总之整个十王府看似是一个宏大的园林,但是又被匠人们借助巧妙的设计,使每个分园又悄然独立、相映成趣,毫无重复单调之感。
在整个十王府中,有小湖有池塘,有溪流有假山,有绿树有竹林,有回廊有亭台。而湖中又有小岛,岛上亦有楼阁,有的院子墙头爬着紫藤,白墙隐在盎然绿树之间。
好一幅江南园林美景,郭可阳心中赞叹不已,心想这园林一定是当年从江南跟着明成祖迁都来到北京的能工巧匠们设计的,不然何以有如此多的江南元素。
“王府风景甚好,承恩可知是何人何时修造的啊?”
“回殿下,听说十王府最早是成祖爷爷所建,殿下现在所居处原本是其中的惠王府,是现在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永贞督修的。”
“哦,这个李永贞倒挺能办事,王府修的很漂亮。”
王承恩低着头没有吭声,郭可阳转头看他表情不太自然,便道:“承恩是不是有话不敢说?孤提你做贴身内侍,就是孤相信承恩你一定是忠诚可靠的,孤信任你,你可不要不信任孤啊。”
王承恩立时变得面红耳赤,跪下来叩头于地,“奴婢不敢辜负殿下信任,奴婢该死。”
郭可阳上前提起王承恩的一个手臂让他起身,说道:“王承恩,你记住,以后不论有什么事但凡是实情,你在孤面前就不必讳言,否则就是辜负了孤对你的信任。”
“奴婢谨记在心。”王承恩躬身道:“奴婢方才不敢说的是,其实李永贞督修信王府时无论所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