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议事(二)
听黄立极讲完,郭可阳觉得这四个人选好像都不错,一时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便说道:“朕先考虑一下,稍后下旨给内阁。”
而后内阁学士施凤来奏道:“陛下,先帝的德陵位置已经勘选完毕,定在天寿山潭峪岭西麓。择日便可开工营造,具体营造事宜由工部向陛下陈述。”
施凤来说完,便扭头看向一旁的工部尚书薛凤翔。
薛凤翔面色有些忐忑地举着笏板,小心翼翼上前附奏道:“陛下,工部计划按照庆陵规制营造德陵,需用白银200万两。臣与户部沟通过,当前国库空乏,拿不出来这许多银子。还请,还请陛下发内帑以营造德陵。”
说完薛凤翔便低着头不敢看皇帝,毕竟开口向皇帝要钱,肯定不是一件讨喜的事。
庆陵是朱由检和朱由校的老爸明光宗泰昌皇帝的陵寝。
好嘛!建个皇陵上来就要200万两。
郭可阳听后立刻咋舌,心道:“内帑的那些钱,可是我好不容易抄家抄来的。还完之前欠下的一屁股债,现在本就没剩多少了!活人都还不够花呢,你们却要将大把的银子花在死人身上。”
转头问户部尚书郭允厚,“朕之前拨给户部价值一百二十万两的抄家所得,拍卖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已卖出的,得银70万两,还有近一半没有来得及卖出去。杂项过多,短时间内恐难以清空。”
“营建德陵,户部能出多少钱?”
“陛下,今年的秋粮赋税已经征发使用完毕。行近年底,户部还要给九边各镇发军饷、更换器械马匹,百官亦要支出俸禄。虽得陛下相助,户部今年宽裕了一些,但是还是捉襟见肘,最多拿出20万两修德陵。”郭允厚叫苦道。
“不考虑朕的内帑,郭尚书告诉朕,现在大明每年财政有多少缺欠?”
“朝廷自天启朝以来,财政便连年入不敷出,每年有近130万两的缺口。好在万历爷驾崩时留下了些家底,所以前些年都还勉强过得去。但这绝非长久之计啊,陛下。”
郭可阳默然。怪不得崇祯不断加派赋税,他接任的时候明朝的财政已经出现了巨大问题,连年亏空,实在是个烂摊子。
虽然自己抄家得了不少银子,但是也免去了陕西两年的赋税,还掏出100万两赈灾,自己还要练新军灭建奴。这样下去,只吃这些抄家的老底肯定不是个长久之计,要不了两年就能花个干干净净。还是要想长远的办法。
沉吟片刻后,郭可阳说道:“朕知道户部艰难,这次修德陵就不要户部出钱了。这样吧,朕从内帑中支取80万两给工部,这就是修陵的全部款项了。”
说完郭可阳一阵心疼。给陕西赈灾现在才花100万两,这给死人修坟就要花80万,这还是极力缩减后的开支。关键是在郭可阳看来,修坟这事上的花费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封建社会是个礼法社会,你不花钱给上任皇帝修坟,新皇帝在道德和礼制上就站不住脚。毕竟你的皇位是从人家那里继承来的,这个属于明知道浪费,但是又不得不有的花销。
“朕知道钱是太少了些,朕或许会得到一个苛待先帝的骂名。但是现在朝廷财政艰难,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朕总要以国事为重。你们可以告诉外朝,朕明言,等朕死后不要任何陪葬,将来给朕修陵绝不超过50万两。就这样吧,此事众卿可还有何异议?”
皇帝都这样说了,各位大臣还能说啥,当下便表示没有异议,修德陵一事便这样定下了。
“对了,工部侍郎张文郁新造出水泥一物,物美价廉,用来修陵可节省不少费用。薛凤翔,此事你与张文郁好好沟通。”郭可阳突然想到水泥,便说道。
“臣前些日子也去黑窑厂看过水泥,的确是物美价廉的神物,听张文郁讲,都是陛下的妙思启发才有得。用此物修陵确实能省下不少花销。”薛凤翔回道。
最后是礼部尚书奏请神武元年的会试一事。
新皇帝即位第一年通常都要开科取士,也算是一种恩泽。礼部奏请在神武元年四月开会试,郭可阳没有异议,便当场照准了。
议事结束后,郭可阳回到乾清宫,召来司礼监掌印高时明和秉笔曹化淳。向他们询问对房壮丽、王永光、何如宠、毕自严四人是否了解。
高时明斟酌了一下回道:“皇爷,据奴婢所知,房壮丽自天启六年复任吏部侍郎后,便一直闭门在家,不问政事。听说是不愿意附从魏忠贤的缘故。”
“王永光此人与东林不合,天启初年曾遭东林弹劾而辞官。天启五年复出为兵部尚书,又因反对往边镇派内臣监军,遭魏忠贤记恨,第二年又辞官了。但是其在复出期间,曾上疏请求加封魏忠贤之侄魏良卿。”
说完高时明便停住,看向曹化淳。曹化淳自然明白高时明的意思,便接着说道。
“皇爷,何如宠因为与东林的左光斗既是同乡,又是好友,而遭到魏逆心腹魏广微弹劾而被革职。其人纯孝,彼时其母亲年老,他便告假回家奉养。他还和兄长相约,兄弟二人不同时外出,如外出必留一人在母亲身旁。”
“至于毕自严。奴婢这些年一直在南京,对他比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