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 > 第137章 惩戒大会(一)

第137章 惩戒大会(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五天后,皇极门,早朝。

皇帝自新年之后就没有举办过朝会,昨日不但通知鸿胪寺要在今日举办朝会,而且还是大朝会,在京七品以上官员全部都要参加。

文武百官天未亮便早早地在午门前集合完毕,而后在鸿胪寺官员引导下到皇极门候着。

在午门等候期间,有一队人引起了百官的注意,并且私下里对他们指指点点,悄悄议论。

这群人便是近卫师连以上军官队伍。

近卫师连级军官为七品武职,他们是被皇帝特许今天来参加大朝会的,名曰“观政兼护卫”。

至于其他京营部队,则只有各营将官才能过来参加。

这也是郭可阳想让自己的这些嫡系多见见世面,以备来日之需。

这些近卫师军官有将近二十人,在卢象升、孙传庭带领下,于众官队伍之后排成小正阵,按照军姿站的笔直。完全无视其他官员异样的眼光和指指点点。

一轮红日初升,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是个好天气。

皇帝来到皇极门御座处坐定,百官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众卿平身之后按位站班,却听皇帝在御座上问道:“鸿胪寺卿何在?”

一个白须老者出班道:“臣鸿胪寺卿魏持衡,在。”

“魏持衡,朕要调整一下今天御门听政的布置。”

“命文武两班四品以上官员,全部上到皇极门门厅之中,站于朕的两侧。其他四品以下官员全都向朕靠拢,站到丹墀之下。”

“总之,朕要今天到场的所有官员,全都尽量离朕近一些,都能听到朕说话。由你来调整位置。”

“臣遵旨。”

主持朝会礼仪、维持队形和秩序本就是鸿胪寺的职责。皇帝今天的安排虽不合常规,但是鸿胪寺卿魏持衡猜测,皇帝这是有话要让今天到场的所有官员都听到。圣上要训话,自己哪有不配合的道理。

大明天子举行常朝朝会,基本上都是在皇极门举行。

嘉靖之前称为奉天门,嘉靖之后改名为皇极门。

皆因紫禁城三大殿的名称变迁所致。明初至嘉靖朝,三大殿依次名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朝之后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等到满清入关后,又被改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门名随殿名而变,所以皇极门就是后世故宫里的太和门。穿过皇极门,有一个巨大的广场,然后便是紫禁城中最为壮丽的皇极殿。

受后世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皇帝早朝都是在高大的金銮殿(皇极殿\/太和殿)里举行,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

皇极殿或太和殿只有在元旦或皇帝即位、接见外国使节,等重大活动中才使用。

有明一代,皇帝早朝都是在奉天门\/皇极门举行,史称“御门听政”。

满清康熙帝之后,御门听政改为乾清宫前面的乾清门,布置上和皇极门听政基本一样。

早朝时,皇帝坐在皇极门的门厅里,四品(含)以上文武官员分为东西两班站于丹墀之下,若是大朝会,七品以上都参加,则七品以上官员站在四品官员队列的外围两侧、或者后方远处。

注意,御门听政,皇帝是坐在门厅里,大臣们都是站在皇极门前的广场上,而不是像影视剧那样在大殿屋子里。

之所以将这样一个处理朝廷政务的重大活动,选在广场上露天举行,是因为古人的世界观相信“天人感应”。

皇帝为天子,上承天命治理天下,与百官商量政事要让上天看到、知道,并以此方式将政务传达上天,体现皇帝之勤政爱民。

但是朝会这种形式由于参加人数众多,实在是无法商量政务解决具体问题。因为参加的人太多了,人多嘴杂,且业务相关不相关的人都有,一大堆人挤在那里。

而具体事务则需要反复推敲、商量、乃至辩论,最后才能形成方案。

因此朝会自朱元璋之后,便成为宣布政令、官员谢恩、陛辞等走流程的地方。皇帝要解决具体政务问题,都是直接召见内阁大臣、六部堂官等相关人员私下里讨论决定。

就拿今天的大朝会来说,在京的七品以上文武官员和勋贵都到了。满满当当一千多号人,站得又散,皇极门广场上黑压压一片。

郭可阳想要训话,离得稍远的官员根本就听不到,所以这才命鸿胪寺卿调整官员队形,好让他们都听见。

“禀陛下,各官位置均已调整到位,恭请陛下圣训。”魏持衡好一阵忙碌之后,回禀道。

“这一队,最后面的那个,你出来!”郭可阳站起身,指着丹墀下一队官员的最后一名高声道。

“啊?”一个青袍官员惶恐地从队尾出班跪下。“臣,大兴县丞邹文玉,叩见陛下。”

“你站在最后,可能听清朕说话?”

“回、回陛下,臣听得清。”

“好,你入列吧!”

“遵旨。”邹文玉赶紧退回到队尾,刚刚吓了他一跳,没想到皇帝会叫他这个无名小辈。看来皇帝只是想验证一下,是否所有在场官员都能听到他讲话。

只听皇帝厉声道:“锦衣卫,把那些人都带上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