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能人辈出
杨军简单通报了1下吴真诠的批示后,问:“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1阵沉默,参会的6个组员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个主意。
林方政说:“讨论不是开会,大家畅所欲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可以大胆猜,不用担心说错。”
还是1阵沉默,这个问题确实有难度,对于他们这些大部分尚不了解自贸试验区的人来说,1时半会想不出来也属正常。
林方政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是讨论不出什么了,得想别的办法。
“林处,我有个看法,不知道成不成熟……”
1个弱弱的声音从角落传来。
众人目光都投了过去,在目光聚焦下,那张稍显稚嫩的脸露了出来。
林方政对这人有印象,他是来自秦中经开区管委会的戚鸿光,今年28岁,现在是经济合作局的副局长(副科级)。人长得高俊清秀,非常减龄,再加上常年穿着1身休闲运动装,不熟悉的人乍看上去可能就是1个大学生。
为什么对他印象深刻呢,因为此人是秦中片区推荐来的。杨军和白雪在选人时,在他身上产生了争执。白雪认为这个是片区推荐过来的,不出意外秦中经开区肯定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他对片区熟悉,应该纳入到片区发展组。但杨军认为秦中经开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多项改革都在全国领先,这个人在开发区工作多年,对经济改革、制度创新比较熟悉,放在制度改革组比较合适。
都想把优秀人才纳入到自己的组,无可厚非。
最后林方政拍板,戚鸿光归制度改革组。因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制度改革是最重要的核心。制度组本就要比其他组多1人,所以选人上应该优先制度组!
戚鸿光这个人性格内敛低调,加入专班以来都是默不作声的,也不喜欢跟同事们闲聊,像个透明人1样。
这么1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此时突然开腔,自然引来众人惊奇的目光。
有人发言,当然是件好事。林方政鼓励道:“鸿光,你尽管说。”
戚鸿光弱弱扫了1圈众人,说:“我想起曾经办过的1件事。当时我们经开区要出台十项便企便民措施,为了就是为新1度的招商引资大会战做好政策准备,为此我们加班加点弄了很久……”
“直接说重点!这不是你们经开区做宣传的时候。”杨军见他絮絮叨叨铺垫了1大堆,有些不耐烦。
林方政伸手按了按杨军,示意他不要着急,人家好不容易发个言,得让人家说下去。
“你接着说,可以稍微简单1点。”林方政微笑道。
戚鸿光点了点头,接着说:“我们弄好后就报给市政府了,然后和这次1样,被打回来了。”
“当时市政府怎么说?”林方政问。
“市领导没有批示,秘书处的领导跟我们反馈了领导口头意见。说我们就这样把干瘪瘪的政策报过去,领导会看得1头雾水,不知道我们究竟要干什么。建议我们每条政策都明确写清楚重点做什么,预期实现的政策效果。方便领导充分了解政策意图。”
1语惊醒梦中人。
林方政突然有种醍醐灌顶被开窍的感觉,对啊,总体方案都是浓缩后的精华,这1万多字的方案送过,总共163条政策,每条政策长不过2十字,短则十个字不到。例如“扶持企业深加工结转”,拢共9个字,可要是只看这句话,根本就是头脑空白,完全不知道它要做什么。领导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业务超人,163条政策涵盖了全行业领域的改革事项,他又如何看得懂呢。
“说完了?”杨军很是诧异,怎么就这么两句就讲完了。
“嗯,就这个。”戚鸿光回答。
“很好!”林方政连连赞赏,“鸿光,你刚刚提的这1点非常好!启发了我的思路,我们确实缺了很重要的1个东西。打个比方,假设方案是菜单,领导看了菜单就得知道这个菜是指的什么,不然他点不了菜啊,就像看天书1样。”
林方政的通俗比喻1下子让在场众人都明白了戚鸿光话里的意思。之前惊奇的目光也变成了赞赏目光。
“好。”林方政看了看时间,差不多又要到下班了,“下面就请杨处做1下工作安排吧……”
“林处,等1下。”又是1个声音响起。
“李正,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见是李正说话,林方政很是欣慰。
从1开始,他就多次把目光落在李正身上,认为他肯定能提出1些思路。可整场下来,他却是眉头紧锁1言不发。
就在林方政失望的以为他确实想不到办法的时候,估计是受到了戚鸿光的启发,李正有思路了。
“我觉得有个东西不能缺。”李正说,“刚刚我们只是讲到了要把政策解释清楚,但忽略了1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咋啦,这卖关子还能人传人啊。李正你就不能1口气说完啊。”杨军见李正这慢慢悠悠拖到最后才说,性急起来。
“抱歉,杨处。”李正接着说,“我觉得要对每条政策做1个分工。既然政策已经解释了,那分工也就可以划分了。咱们是请示省领导同意分发各单位征求意见,那为什么不1并把责任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