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最合适的方案(2 / 3)

转车长是个辛苦活,常年是单兵作战,有押运员陪着算是有伴说话。

开车前,运转车长要检查车辆的各种状况:

核对每辆车的车号与列车编组是否一致。

检查货物是否有偏载,篷布的绳索是否脱落松动,有车门铅封的,铅封是否完好、齐全。

有无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故障,确认列车制动装置的尾部风压是否正常等等。

又要及时观察发车信号,‘臂板信号机的臂板呈水平为关闭,与水平位置向下夹45度角为开放。’

运转车长还要再确认车站值班人员发车的手信号,双重确定无误后,才可以举旗给车头副司机那边,表示可以出发。

火车开动后,运转车长要坐在前进方向左侧瞭望车窗位置,观察列车运行状况。

哐当哐当哐当。

忙好的姚车长坐下,拿水壶喝了一口水,“今天没其他人,有你们俩陪着,也挺热闹的了。”

李铭拿出报纸折的纸盒,放在姚车长前方的木板桌上,倒了一些花生、瓜子出来。

“姚车长,您别客气,自己动手拿。我特意多带了一些的。”

“那我就不客气了。”

“千万别客气。”

林国振已经在嗑着瓜子,“我们保卫处的人都沾李副科长的光,经常能改善生活。”

姚车长笑眯眯道:“有听你们厂的押运员说过。”

“呵呵,有福同享。”

混熟了,李铭就问出了心里的疑惑,“姚车长,您带的那几个小石子是做啥用的?”

姚车长时不时要瞟一眼车窗外,“咱们列车运行中没有办法跟地面上联系,好些小站也没有停靠。有事要联系的时候,那就只能给最近的车站传纸条了。”

“纸条太轻容易随风飘走,这小石子就派上用场了。纸条包上小石子,扔给车站工作人员,他们就能接到。”

李铭称赞道:“真是处处都是学问。”

三人边吃边聊。

刚出京城,时不时就会有交会其他列车。

姚车长就要走到后门防护栏平台处,手持信号旗,跟对方的运转车长互相核对安全信号。

运转车长的工作马虎不得,而且因为护栏不高,探出身子还有些危险。

天色暗淡下来了,姚车长给挂在守车侧墙上的边灯加煤油。

边灯前后的玻璃颜色不一样,火车前方的人看到的是白光,向后方的人显示的是红光。

真是聪明的设计。

“我这个还是烧煤油的,听说现在有新出一种蓄电池的信号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到我这里。”

“应该快了,您负责的这条线路是交通大动脉,连机车都是最新款的内燃机车,肯定是优先安排。”

“希望吧。”姚车长检查了一下灯架上侧灯的牢靠度。

65年,京城内燃机务段是第一个用东风型内燃机的机务段。

东风型内燃机现在还不是这个名字,等8月份才改名,现在叫ND型内燃机。N,内燃机车;D,电力传动。

优先投放到干旱缺水的货运线路使用,西北的戈壁荒漠,东北的大兴安岭,线路坡度大、长隧道多的西南地区。

客运列车还在使用蒸汽机车,烧煤吃煤灰,72年才有客运型的内燃机车。

姚车长收拾备品包,里面满满当当的,除了成捆的货票、行车日志、信号旗、信号灯外,还有软铜线之类的杂七杂八的东西。

见李铭满眼好奇,姚车长也有耐心介绍,

“这个扁平的是响墩,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将响墩放在要紧急停车的铁轨轨面上,火车车轮压上后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司机就知晓前方有危险,要立即停车。”

“这个是火炬,点燃后就不容易熄灭,下雨都不灭,能烧十多分钟。里面的成分好像是一些磷镁化学品,要特别注意防止烧伤,要斜着45度烧。”

姚车长接着介绍了铜线、信号旗之类的用途。

李铭感慨道:“您这要带的东西挺多的。”

姚车长呵呵笑道:“现在已经是算少的了。”

“我们以前跑车的时候,还得携带电话接线杆,十分不方便。”

姚车长比划了下,“跟钓鱼竿类似的样子,使用的时候拨出可伸缩的内节,将顶端的接线柱搭在路基旁的铁路专用电话线上,再将电话机插头接好,然后就可以跟车站和调度通话。”

“电务段的人,这两年在火车线路旁的通信线杆上,新安装了固定式的接线盒。我们只要找到就近的线杆,插上话机的插头,就可以通话了。少了一个大麻烦。”

李铭笑道:“他们搞研究工作的人要多下基层,解决大伙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点,减轻大家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林国振也跟着长见识,“我押运了那么多次,都没有遇到打电话的情况,我还真不知道铁路边上能打电话。”

姚车长解释道:“紧急情况的时候才用得上。这几年没什么事,连扒火车的人都少。”

林国振笑道:“是少了很多,我们的押运任务都少了很多。”

姚车长笑着指点两个后辈,“现在大多是一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