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规则(3 / 3)

元的黄金,镁联储真的发出了警告,镁国将关闭黄金市场,准备掀桌子。

3月14日一天更是流失了4亿美元的黄金,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镁国要求瑛国3月15日关闭黄金市场,大多数西瓯的黄金市场也都停止了交易。

金融市场的动荡,必然又会反作用影响经济,瓯镁各国的财政部长、央行行长等人连开了半个月的会议。

一番谈判妥协。

镁国带着瑛国、徳国、意达利、荷烂、吡利时、瑞仕成立的‘黄金总库’解散。

黄金交易实行‘双重价格机制’,镁国仍将按35美元1盎司的价格向各国货币当局出售黄金,面向投资人和工业需求的私人市场则根据需求决定价格。(简单理解,类似我们80年代的价格双轨制)

镁国采取金融措施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国内税率、缩减财政支出。

各国同意维持现有的汇率不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特别提款权,形成‘纸黄金’,稳定各国的国际收支逆差。

4月1日,黄金市场重新开放。

表面上看镁国顺利的结束了一场黄金兑付危机。

但是镁国国内生产率停滞不前,全球商品市场竞争却在日益加剧,镁国的经济危机并没有解除,只是输液后又吊了一口气。

这又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

不再是凯恩斯经济学唱独角戏了,货币学派、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走上了前台,一种新的经济秩序开始构建。

‘新的经济学’认为贸易保护和政府指导的计划在经济上毫无效率。

‘新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开放市场让其他国家参与,并且应该专注于出口上。

‘新的主张’强调消除国营公司,减少对商业行为的阻扰,通过贸易谈判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像李铭的星辰公司这样搞出口的公司、有跨国业务的公司对此肯定是大力支持的。

让别的国家放开国门,利用生产与技术优势倾销产品到新市场,获取新的利润,不受限制的转移资金。

这样的大好事,非常符合跨国垄断资本的需求。

当然,信奉中庸之道的我们,思想再开放,也不可能全盘接受这样的经济学。

在李铭所处的年代,那就更不可能了。

4月10日。

京城。

李铭正在开会学习一篇文章,《芙蓉国里尽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