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未来的钱袋子
“谢大爷,我是这么想的,古董行当和其他的行当不错,讲究的是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老百姓兜里那点钱,就算国家允许个人做买卖,也没几个能玩得起古董。”
“咱们自己人没钱,可是外国人有钱,先把摊子支起,弄一些外国人喜欢的花瓶,瓷器之类的玩意。”
“我认识几个外国人,有机会把他们带到琉璃厂,到时候,麻烦您老给他们上上课,讲讲咱们夏国古董的博大精深。”
方林正要继续往下讲,谢大爷忽然笑了。
“方师傅是准备将这些老外,当成棒槌用吧?”
“棒槌?”
方林愣了一下,没明白谢大爷什么意思。
谢大爷捋着胡须,呵呵笑道:“方师傅是想说,将外国人带到琉璃厂,咱们爷俩互相狠狠地宰他们几刀吧。”
“这么说来,您老?”
“年轻时常干。”
古董行有着诸多的行话,棒槌指的是那些不懂装懂的门外汉。
方林将外国人带过去,行话叫拉纤。
不懂行还要买古董,被称为交学费。
年轻时。
谢大爷没少让外国人交学费。
琉璃厂始建于明清时期,属于燕京最大的古玩集散地。
三教九流,富贾巨商云集。
到了清代末年,琉璃厂出现大量外国人。
要说这些外国人,精明是真精明。
笨也是真笨。
好东西拿给他们,人家说你在骗他们。
专盯着破破烂烂,不值钱的玩意,说越破越才是古董。
来了这么多不懂行道的棒槌,琉璃厂街面的假货和造假手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明。
谢大爷刚入行时,琉璃厂出了一位专门坑老外的奇人。
底下养着各种制作赝品的高手。
别的不做,专门做国宝赝品。
四十年代,此人将一件商周青铜器卖给老外洋行老板。
口口声声说是从坟里挖出来的青铜器。
街面上的人才知道,这东西既不是商周时期,更不是秦汉青铜器。
是上周的青铜器。
一周前,假的青铜鼎被他埋在地下。
经过各种手段人为做旧。
外国人不相信夏国鉴定师,请了几位外国的专家,博士。
鉴定结论是真的。
养了一个星期的赝品,最后被外国商行用一万大洋买走。
“谢大爷,您对里边的事情门清,后面的话我就不讲。”
“也不是一定要卖他们假货,主要看这些人的眼界。”
见谢大爷明白自己的意思,方林也省了不少的吐沫。
从今年开始,来夏国的外国人会越来越多。
也别说故意坑老外,能不能买到好玩意,谢大爷只负责介绍。
选择权在他们手里。
“这话说得不差,古董买卖全凭一双眼,没有眼力还要玩古董,活该被人坑。”
从旧社会活到现在,谢大爷不能说是人精,绝对不是个普通老头。
方林想要表达什么,谢大爷听得大差不差。
联系他曾经的老关系,准备点东西用来应付外国人。
方林这边会选择一个适当时机,通过乔治认识更多的外国人。
将他们带到琉璃厂。
随着琉璃厂走上正轨,俨然为外国人来夏国的必到之处。
甚至不少外国人来夏国,专门是为了去一趟琉璃厂。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琉璃厂诞生的传奇不计其数。
即使方林这个外行,也听过不少一夜暴富的消息。
一件所谓的青花瓷瓶,从外国人手里换了一辆桑塔纳。
假的鼻烟壶,换来一万美元。
目前。
无论古董还是黄金,国内价格都低得令人不敢置信。
国际金价超过六百美元一盎司。
国内银行的收购价才十几块钱一克。
至于古董。
几乎是给钱就卖。
几年后,夏国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
黄金,古董,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那个时候下手,还能挣一些钱。
但是远不如现在动手。
返城知青需要吃饭,多子女家庭要糊口。
有关部门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一些人搞个体。
说完这些,方林又给谢大爷提出一个建议。
既然要去琉璃厂发展,不如一次到位。
将这套房子换到琉璃厂。
当前,琉璃厂一片萧条,附近又没工厂和单位。
用这套房子加点钱,绝对能从琉璃厂的房主手里,换一套大点的房子。
既能住人,又能当成买卖地。
等到上面发文,允许个人可以做生意。
将房屋改成前店后家。
“方师傅,你看得起老头子,老头子信你!”
谢大爷一拍大腿,毅然决然地说道:“你有文化,见识多,消息肯定比我灵通,听你的准保没错。”
“这两天,我去那边找老马,让他帮忙一块寻摸寻摸,看看哪里适合换房,收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