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等待判决,最好缓期
星霜荏苒,烟水微茫,回首前三本书,真有浮生若梦丶前尘尽忘之感。
本来,我是不打算再写历史文的。
吃力不讨好。
而且,不想重复《葬元》的设定,不想自己抄自己。
可是数年来,一直有老书友留言,希望我再写一本历史文。
我很感动。
真的。
于是,我又开了《晚明风华》。
这本书和《葬元》不同。双穿和三穿,虽只多一人,其实大不同。
很明显,感情方面,《葬元》是二人世界,《晚明风华》是家庭场景。
《葬元》是民族叙述为主,《晚明风华》是ji叙事为主。
本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写出晚明时期的社会风貌,包括各民族丶各阶层的社会风貌,这是一个很大的野心。
所以一开场,就写女真部落,写年轻时代的努尔哈赤。
我想从一个鲜少有人尝试的视角,来尽量还原晚明社会的真实风貌。
而不是一上来就写帝王将相,皇宫大内,君君臣臣,俯首不肯见苍生。
这很冒险。因为很少有作者这麽写。
明朝文那麽多,谁会去写女真部落?有几个不是帝王将相?
历史文那麽多,谁会带一对姐妹一条狗穿越?
一个人穿越,显得高大上不说(神秘装逼),还能尽情的后宫,耍酷,不好吗?
为何非要吃力不讨好?
事实证明,我高看了这个市场。
市场不喜欢我这种大胆创新,还是喜欢那些百试不爽的套路。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很多读者猜测我的剧情,说妹妹会嫁给谁,有说嫁给古人,有说嫁给姐夫,有说嫁给新的穿越者,有说回到现代,有说姐姐死了妹妹续弦…
猜什麽的都有。
但是很遗憾,全部猜错,无一正确。
小看姐的脑洞了。
如果本书上架后继续写的话,大家最终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我的处理,不会雷人,更不是毒点,也不玄幻。
个别读者,吐槽我水文。
理由是我写日常。
哥,那真不是水文,那是日常啊。日常本就是本书一个看点。
你以为日常好写?
那些都是历史细节,都是有来历的,不是胡编乱造。
有时候写一段,比写纯粹的故事情节,废力多了。
写个南京城,连当时的街道都要查的。
每一个称呼,都有历史依据。
本书参考了很多书籍,比如《三言两拍》丶《某某梅》(删减般)丶《万历野获编》丶《夜航船》丶《满洲实录》丶《满语研究》丶《满族风俗志》等等。
就连查的资料,都和别人不同。
有人写明文,直接查实录,查列传。主角出场就是皇帝或者王孙公子,然后直接照着实录丶列传中的大事件,开写。
时间线都是实录。
这种写法,的确很轻松。
史料也很好查,故事也是现成的,直接化用历史事件就行。
可是我的写法,就是在跪钉板,自找苦吃。
《葬元》就是自找苦吃,这本又是。
偏不肯蹭热点,随大流,偏不肯氪金,哪怕花一毛钱。
真就是冷门设定,冷门题材,似乎进入冷宫也不冤枉?
但要说本书的乾货,我相信不差那些当红派。
个别读者说,不要科普。
哥,历史文一点都不科普,那叫历史文?
趣味性的科普,是历史网文的责任,也是看点啊。
科普元素完全去掉,那还不如写架空。
比如,我不科普县衙,难道所有人都能了解明朝的县衙运作?都能知道当时的口语称呼?
不科普,所有人都能知道女真社会,耶稣会?
个别读者还闹笑话,说不应该称呼将领为「麾下」,而是应该称呼「大人」,建议我改过来。
我不改,还继续发帖,说我不对。
个别人,说我写的女频文,不该发男频。
张口就来,老论调了。希望我滚回女频。
喷子之中,往往还是作者帐号。
还有个别读者,从我写西班牙的情报入侵开始,就让我不要写伪史。
说我耸人听闻。
拜托,我既然写,能不查资料?真以为我是民科写书?利玛窦没有被伪造的信,我都查阅过了。
那些资料,很多还有原件存在。
西方自己都承认的历史,怎麽到了个别国人嘴里,就成伪史了?
张开就说伪史,难道是因为中学课本上没有吗?
还是说,西班牙没有征服明朝的计划,耶稣会没有进行间谍阴谋活动,会让大明有面子?
承认了,大明就没有面子是吗?
还是说,完全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洗白西方?证明西方来东方是做慈善?没有那麽大野心?
护主心切吗?
还有个别人,说我黑明朝。
我黑明朝?我对明朝还是有感情的好吧。
真有黑明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