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归昌邑,权柄无二【求订阅】
她虽是歌舞姬,但还是闭口蚌,清清白白。
曹操最后留了一线。
卞媚早起来,坐在榻发了会呆。
这天午,卞媚留了封信函,偷偷带着自己的人,先跑回昌邑去了。
曹操中午启程,折返昌邑。
两地相隔千里,以轻骑兵急行军的速度,次日午,先回到陈留。
之前留其性命没杀的封丘令赵醇,联合周边郡县士族,等在陈留,恭贺曹操升任兖州牧。
一行士族之人,遂并入曹操回归昌邑的队伍,表明车马,正式站队曹操。
随后连过数城,每有士族出城随行,以示恭贺。
这些迹象,表明兖州的风向正在变化。
“这几个是真的假的?”
曹操在马车里问贾诩。
各地氏族公开表态,都是贾诩早就安排好的。
有了这个过程,会引导风向,口碑的变化。
人都有从众心理,见到越来越多的士族,加入曹操这边,自然而然就会被带动。
“陈留,东郡,州牧经营最久,根基最好,所以咱们先入陈留,都是事先通过消息,安排的人手。
安排的人多了,加入的士族自然会增多。”贾诩说。
连曹操自己都差点没分清是真是假。
继续往昌邑走,因为有前边两个郡的带动,果然有不少士族,跟着表态。
而在陈留比邻的兖州济阴郡,发文讨伐曹操的边让,知道曹操经过陈留,特地出行,避开了曹操的队伍,来到济阴访友。
他此时借住在朋友家。
边让,字文礼,陈留浚仪人。汉末名士、辞赋家。
此人年少博辩,善于行文,和陶丘洪、孔融齐名。
他此前曾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辟,担任过令史。
又备受议郎蔡邕的推崇,随后出任九江太守,恃才傲物。
曹操来兖州后,发函招募他出任官职,被其断然拒绝。
“文礼,曹孟德势大,不如低头认个错。也去他驾前,从其一起回昌邑,也算表个态。”
“我闻听其人还是有些胸怀的,此前封丘令赵氏开城迎袁术,后被他所擒,便饶了其性命。眼下封丘令正为曹孟德四处奔走,甘为马前。”
说话的人叫李沫,与边让交好。
周边还有几人,都是兖州名士。
为首的边让,四十七八岁,面白留短须,气度从容,闻言哂道:
“让我给他低头,绝不可能。曹孟德窃权之辈,得势于一时,必难持久。
不信你们等着看,我断言他不久就有大祸,身死丧命都是轻的。”
“文礼…”
其他人劝阻道:“颍川荀氏,陈氏这等大族,都与其结盟…”
边让不屑道:“不用再劝,让我俯首给曹操做事,休想。宦臣之家,小人得于一时。在我眼中,曹操不过是一奸妄之徒,卑下之人。
他想卖好世人,惺惺之态,假作仁义。我偏不理会他。
若我所料不差,三五日内,他还会来人求我出仕帮他,以成就其名声,你们看我到时如何制他。”
边让正是看出曹操要安抚兖州士族,他越摆明车马和曹操对垒,反而越安全。
“文礼,形势已不同了。”
李沫道:“曹孟德此次回昌邑,从者众多,据说山阳郑氏,都要对他低头…”
“那又如何?”边让冷笑。
曹操在四月旬,回到昌邑。
兖州山阳郡,以及任城封国,有两家郑氏,同气连枝,出自一门,是兖州最大的士族豪强之一。
昌邑的流香坊,背后就是郑氏的产业。
郑氏原和前刺史刘岱,过从甚密。
郑氏联合其他三五家士族,之前推曹操为兖州牧,是因为刘岱猝丧,而青州军的威胁,近在眼前。
几家商定将曹操推出来,抵御青州军。
而当时,也确实没有更好的人选,能挡住青州百万流民。
但事后他们发现,曹操顺势坐兖州牧的位置,不走了。
曹操带来的官吏,人员,大量挤占了郑氏几家的资源,位置。
于是几家再次暗中联合,想制造阻力,把曹操从州牧的位置推下去。
曹操则顺势整顿兖州士族。
经过击败袁术,而后拉荀氏,陈氏等士族结盟,又得了圣旨任命,从而在和兖州本土士族的较量中,稳占风。
山阳郑氏等家已意识到,再想把曹操推下州牧的位置,不可能了。
此役之后,曹操将彻底掌控兖州,权柄无二。
他此次回来,不仅有荀彧带着曹营下辖文武出迎,昌邑本地士族,乃至兖州五郡三封国,有名望的一些人,也大多聚集到城外等候。
山阳郑氏家主,就是兖州任城国国相郑遂。
他此时也站在城外,等着迎曹操。
轰
千军驰骋,低沉浑厚的蹄声,撼动大地。
在昌邑城外,视线尽头处,出现了一道黑线。
三千虎豹骑,军威鼎盛。
从远处看,三千骑军如同一道黑色的潮汐压来,势不可挡。
周边的空气仿佛都渗出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