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打八旗 分田地
会饿死人。
不死人,是贾六对官员的最低要求。
出了这种事,那就得杀头,不是你地方官员说工作不到位就能搪塞湖弄过去的。
正与丁庆等商量如何提前预防有可能到来的粮荒,确保直隶大开发不会受到影响时,贾六又得到了一个让他意外的情况说明。
就是他刚才交谈的这些农户,实际都不是田主,而是佃户。
原因是京畿以东地区数府的所有土地,都在国初叫八旗圈了去。
因此,在京畿以东地区的原土地主人要么当了旗人的包衣,要么就是成了旗人的佃户。
佃户,就得额外再交一份粮食给主家。
这就使得贾六先前心中模拟的粮荒图被彻底推翻,一个五口之家想要在这片土地生活下去,他们至少要耕种15亩地才能勉强活着,连带着这个粮荒根本等不了年底,很有可能会在入冬之后就爆发。
“大人,如果整个京畿以东地区粮食收成都跟这地方一样,那卑职建议马上由省里调集粮食于诸府州县囤积,一旦粮荒,可以平价或低价或卖,或借于灾民,使他们能够度过灾年...”
丁庆是刑侦领域出身,但作为有二十多年一线工作务实经验的官员,他都不用想就给出了最便捷的解决办法。
贾六点了点头,由更高级的官府调拨粮食用于求灾的确是官府职能之一,可问题是京畿地区恐怕没有太多粮食能够用来救灾,而且京畿以东地区涉大小府州县十处,百姓人口数百万,光靠直隶官府的运输能力,根本不可能做到及时将粮食运过来。
哪怕提前一两月也是如此,不管什么朝代,交通限制的不仅是经济发展,同样也限制了救灾能力。
灾区如果需要十斤粮,那路上消耗的就有二十斤。
有心无力,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很多时候发生灾荒,哪怕朝廷意识到必须救灾,可往往都无法及时将粮食运到位,发到位,从而导致民变向不可挽回的深渊滑去。
更休说有太多贪官污吏从中大捞特捞了。
前明官员的漂没就是一绝。
靠灾民自救,更是笑话。
就算贾六现在全面放开山海关让灾民到关外讨个活路,也未必有多少人能活着走到地方。
因为,路上也要吃的啊。
到地方不可能立即就有吃的,也需要粮食撑下去,有地方住,有种子农具开荒。
思来想去,意可以让直隶布政衙门放风给附近省份以及本省的大小粮商,让这些粮商往京畿以东地区运粮。
“大人的本意是好的,但这么做却会让京畿以东地区的粮价飞涨,百姓怕是买不起。”
丁庆的看法商人逐利,人家大老远把粮食运到灾荒之地,图的可不是救人,而是发财。
粮价飞上天去,以往三文一斤涨成三十文一斤,普通百姓谁买得起?
如此总督大人的好心就会变成坏心,间接导致灾区情况更严重,流民四起就在眼前了。
贾六沉思片刻,却是决定就让商人运粮来,因为商人动员的力量远比官府更大。
本质上这个时代的层层官府不仅行政运行效率低下,动员能力更是极低,对救灾的积极性也不会太高。
大部分官员甚至只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求流民不影响他的地盘即可,哪会好心帮助邻居分忧。
吃饱了撑的。
商人就不同,他们逐利,只要有钱赚,精神头子比当皇帝还来劲。
但是又不能真的让商人哄抬物价,让本就雪上加霜的灾民遭到灭绝性打击,卖房卖儿女的。
如此,就需要他这个直隶一把手进行行政干预。
绝对不能打压粮价,这会让商人不再有往京畿以东运粮的积极性。
老话说的好,哪怕卖儿卖女能换口粮食,也比全家死光的好。
打压粮商,压制粮价的结果就是让灾民们连口高价粮都吃不上,要不等死,要不就是造反。
所以,贾六提出“补差”方案。
让商人们赚到合理利润,保持积极性,同时也不让百姓利益蒙受巨大损失。
说白了,比如临渝县现在的粮价是三文一斤,商人要赚钱,也要运输费用,损耗等,那可以允许他们的粮食售卖价在十文或者更高一些,但要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值内。
然而百姓购买的粮价仍维持在三文,或者五文,其中的差价就由官府承担,就是他贾六这个直隶总督来承担。
如此做法,再加上地方自救,当是能度过灾荒,确保灾民不会变成流民,流民不会变成流寇。
至于需要补多少差,填多少银子进去,贾六只能咬牙默默承受。
谁让他是直隶百姓的青天老爷呢。
丁庆想了想,道:“如果大人执意如此,那卑职建议可以给各地粮商一个诱饵。”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诱饵?”
贾六不太理解。
“就是甜头的意思,”
丁庆解释大人正在搞北洋通商,而通商就需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