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不装了,朕是忍辱负重
什么叫政治?
这就是。
因为政治不需要逻辑,不需要对错,只需要利益。
你们兴汉军不是推崇朱明后人,非要跟大清往死里干么,那好,贾六委屈自己一下也姓朱。
当朱元章的后人总比当徽钦二帝后人有逼格。
如此,不就皆大欢喜了嘛。
你得了你们想得到的,我得到了我想得到的,大家手拉手围着长江一起转圈圈,共同建设美好的中国,不是挺愉快的事么。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抗清英雄,真没必要非要打个你死我活的。
真要详细论的话,你兴汉军这么多人干了这么多年,也没贾六一个人解决的满洲鞑子多。
不恰当的比喻,贾六就是大清的活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是什么人?
有名的抗日英雄。
几万几万的坑八嘎。
哪个抗日英雄的战绩超过乃木?
什么叫专业?
桌上这一堆有关部门整理编写的书籍就是。
口说无凭,咱们有图书为证。
政治需要促使文字诞生,所以文字的出现本来就是为政治服务。
贾六算是将老祖宗传下的智慧发扬光大了。
本来也是,文字传下来的历史跟坟里挖出来的古物记载本就许多对不上。
谁篡改了?
当然,贾六还是有一定道德底线的,他没有篡改明末清初的大历史,只是在这段历史中添加了一些在外人眼里无关紧要,甚至不去刻意查证根本就发现不了的左料。
《维新皇帝身世考是一本经典着作,集大成的那种,因为作者是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
这本书结合了明清两代的宫廷档桉、藩王档桉、随军记录、征战记实、前线将领军报、及地方志,还有一些南明官员回忆文集,可以说成书难度不比《四库全书轻松,无论是论点论据都堪称国史水平,是一本可以跟腰子并等的巨着。
书中明确指出甲申国难时,崇祯太子朱慈烺被俘,然而李自成认为朱慈烺无罪,所以未加杀害。
后将朱慈烺封为宋王,一片石之战顺军败亡,李自成将随军的明秦王、晋王等宗室皆释放,原也要释放朱慈烺,不想朱慈烺已在乱军中失踪,后为吴三桂部下捕获,得知此事的吴三桂立即将朱慈烺匿藏。
但此事很快被人向清摄政王多尔衮揭发,多尔衮命吴三桂交出朱慈烺。
吴三桂既不敢不交,也不敢真交,便上书多尔衮称朱慈烺已经病死,使人弄了具和朱慈烺差不多年纪的少年尸体冒充应付清廷,实际私下命人护送南下。
途中吴三桂派的护卫人员被河南境内的顺军冲散,走失的朱慈烺遂沿运河一路南下,至淮安境内时,被时任淮安副将的贾汉复所得。
“汉复窃以为至宝,欲拥之南渡从龙,以妻献之以求圣恩。未几,方闻南都已立弘光,此太子已无价值,汉复欲杀之自保,妻因怀有太子骨肉不忍遂劝之。”
大意就是贾汉复的老婆,也就是贾六他太奶奶怀了朱慈烺的骨肉,加之其本就是被贾汉复强抢的地方民女,夫妻之间毫无感情,与朱慈烺接触数月早有感情,不忍郎哥被杀,便极力劝说汉复不要杀害朱慈烺,言“为明臣私杀主上实属不义,日后必遭报应。”
可土匪出身的贾汉复哪里肯听抢来的妻子所劝,仍是执意将朱慈烺秘密处死,后见清军势大又率所部剃发当了汉奸,充当了清军征服江南的急先锋,屠城无数。
只之后贾汉复其余小妾所生儿女大多夭折,没一个活过一岁的,汉复惊疑朱慈烺阴魂报复,不敢对其遗腹子下毒手,此生也致立于文教,到处修建学院、佛堂寺庙,以求心安。
临终之前终是受不了良心折磨,将事情真相告诉了长子祖旺,并告知其生父就埋在运河边淮安府的桃花坞,另外将朱慈烺生前几件贴身之物还给了祖旺,其中就有崇祯帝交给儿子的家谱。
以上都是纪昀从若干故纸堆里找到的相关史料串连结果,绝对可信。
也就是说贾六的祖父贾祖旺根本不是贾汉复的儿子,实际是崇祯太子朱慈烺之子。
按慈、和、怡、伯、仲排字的话,贾祖旺应该叫朱和旺;
贾六他爹贾大全应该叫朱怡全。
至于贾六,他叫朱伯阁。
“不是...”
饶是吕元广也见多识广,也被手中这本巨史惊呆了,他可以接受鬼子六是冒姓爱新觉罗,因为在这小子身上发生任何事都不足为奇。
但是,这小子怎么就是崇祯爷的后人了?!
鉴于此事太过重大,老吕自身也缺乏鉴定手段,所以半天冒出一句:“我读书少,你别忽悠我。”
“这是我祖父留下的家谱,原先我不打算将此事公开,但现在我不得不摊牌,”
贾六示意栓柱将他老朱家的家谱拿来给老吕看。
家谱取过来后,一看就是老物件,至少两百年的那种。
一页一页翻过,朱和旺、朱怡全、朱伯阁的名字果然出现在崇祯爷太子朱慈烺之后。
“朕知道老吕你可能还是不信,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朕做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