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微服私访
大会结束后,孟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陆续接见各州县的官员,对于大会上粗略的方针,对安排各州县的任务,幕府再进行详细的安排。
就在孟浚接见官员时,孙可望,终于抵达了金陵城。
金陵之地,向来繁华,孙可望早就听闻金陵之富,天下首屈一指,而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来到这里。
虽说孙可望如今无兵无将,仓皇而降,但是孙可望毕竟是曾经西军之首,而且控制云贵之地长达数年,因其而提拔之官吏,数不胜数,因此,孟浚对孙可望归降之事,也极为上心,不仅沿途命各地官吏妥善安排,在其即将抵达金陵时,甚至派出自己的亲卫前去迎接。
在孙可望抵达金陵城时,孟浚举行了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并安排杨恩率领一众幕府高层出城迎接。
对孙可望,孟浚在详细了解其在云南之地的行政举措后,孟浚认为在能力上,除了军事能力拉胯了些,其他方面,南明诸多势力皆不及孙可望,不论是郑成功,还是李成栋,亦或是李定国。
孙可望具备一项这些人都不具备的能力,那就是后方内政的建设能力,内政稳固,就代表军队不需要为了后勤辎重所担忧,内政能力更是两国之间,旷日许久的战争可以持续下去的重要因素。
在孙可望安顿好之后,孟浚于王府中亲自召见孙可望。
孙可望一见孟浚,神情有些落寞,他伏地而拜道:“丧败之将,幸遇大王,得蒙收留,可望愿效犬马之劳!”
孟浚将其亲自扶起,道:“秦王无需如此,秦晋相斗,无论胜败,皆耗中国之军,今秦王相投,吾自当倒履相迎。”
孙可望苦笑道:“不敢当秦王之称,天子已下诏,薅夺王爵,如今我只是一介白丁,无精兵强将,亦无尺寸之土,大王切勿如此称呼。”
没有了实力,孙可望如何敢奢求王爵之位,到了现在这山穷水尽的地步,别说光复大西朝了,要是没跑到孟浚治下,怕是命都保不住了。
孟浚沉思片刻,对孙可望说道:“英雄失势,犹如蛟龙失水,猛虎离林,虽境遇坎坷,犹不失壮志凌云,秦王,亦或是孙公,岂能因一时之挫,便自认白丁?既来此,吾必待之以亲,授之以重任,使之得以再展宏图。”
孟浚一番话语,孙可望听罢,感慨道:“大王之言,令可望感激不尽,可望愿为大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随后又闲聊了几句,孙可望对孟浚劝道:“天子庸碌,不堪大任,我虽败,但吾断言,云贵营庄之制,必然毁于一旦,李定国定然无法控制朝廷,届时,内乱必生,刘文秀,艾能奇,在朝中那帮蠢货的鼓动下,不论有心还是无意,内耗不可避免,大王,此乃天赐良机,一旦昆明有变,大王便可以荡平不臣,解救天子为名,一举南下,全取云贵之地,再以南地之富,挥师北伐,彻底扫清寰宇,开基立业!”
孟浚闻言笑道:“姜镶起事于大同,前些时日,又传来消息,太原已被姜镶所夺,山西之地,清廷已然尽失,吾欲先行北伐,彻底驱逐建奴!”
孙可望沉思片刻,随后摇摇头,道:“大王,后路不宁,如何北伐,一旦永历朝廷察觉清廷已无力抗衡大王,那么其必倾尽全力,联合四方,共击大王,届时大王之精锐尚在北方,而金陵一旦有失,将士家眷尽在南面,军心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这也是孟浚心中的隐忧,如今自己虽说大败多铎,风头正劲,一时无两,可对永历朝廷,孟浚却是有些举棋不定,南下?一旦自己挥师南下,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南征永历,师出无名,乃征不义之战。
名义,虽说虚无缥缈,可在关键时刻,却会发挥出难以想象的作用,便如孙可望,掌控云贵数年,却一败之后,再难卷土重来,这其中,永历帝的诏书,难说没有作用。
而北伐,正如方才孙可望之言,对南明君臣,孟浚从不敢妄想他们的底线,一旦精锐在北方做战,若胜,永历朝廷必然倾尽所有,来牵制孟浚,这无关族群,只关乎于权力。
周遭无人,沉默片刻,孟浚有些迟疑的对孙可望言:“朝廷远在昆明,又岂是吾轻易所能掌控,一旦动兵,师出无名啊!”
孙可望闻言笑着对孟浚说道:“大王何须担忧,姜镶远在山西,一时鞭长莫及,便是北伐,亦不可用全力,可大做声势,做出大举北伐之态,而调集精锐屯于岳阳,我敢断言,不过半年,昆明必乱!”
孙可望跟永历朝臣待了那么久,对这些人的做态心知肚明,就是自己杀了这么多朝臣,也挡不住他们内斗的惯性。
明亡清兴,很大的原因,便是两者之间,内部的凝聚力,清廷内部自然也有斗争,如豪格与多尔衮之争,宗室内部之间的竞争,但对外而言,基本上可以保持一致。
反观南明从弘光帝开始,各方势力,要么明哲保身,苟且偷生,要么窝里斗,先是福潞之间立贤,立亲之争,后是隆武鲁王闽浙两地纷争,再到最后,永历绍武的兵戎相见,而清兵一至,皆是一触即溃,望风而降。
孟浚也对孙可望之言,颇为认同,只是不知道到时候昆明朝廷,内部争斗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