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修复师 > 第190章 铁拐李画像

第190章 铁拐李画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水法大吉葫芦钟,恐怕上面的一些东西是可以旋转的。

现在流传于世的宫廷钟表,大多是乾隆时期的,因为乾隆可谓是大清钟表第一玩家,经常一年就收上百件钟表,终乾隆一朝,进贡的钟表就有两千多件。

除了国外使团送礼之外,一些官员也会向西方购买甚至定制钟表,进贡给乾隆。

最后光靠进贡已经满足不了乾隆的需求,甚至开办了做钟处,出品了众多御制钟表,大批招募外国传教士和工匠。

在大致看完六个区域后,已然是将近两个小时了,文保部主任张岳峰带着他们回到了书画区域,开口说道:“许老,李老,叶舟就在你们书画部门交流学习了,请你们悉心教导。”

之后,他又朝叶舟嘱咐道:“叶舟老师,希望你能够在故宫好好学习交流,不要浪费这次宝贵的机会,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向两位大师提出。”

“多谢张主任,我一定会向两位大师认真请教,努力学习。”叶舟也是进行了感谢,毕竟一个文保部的主任,工作肯定非常繁忙,却带着他逛了整个部门。

张岳峰轻轻点了点头,朝着杜启民客气的说道:“杜院长,要不去我办公室坐坐。”

“不用了,张主任,你先去忙吧,我等下有个会儿,也要离开。”杜启民摆了摆手说道。

等到张岳峰离开后,杜启民笑着说道:“老许,老李,叶舟就交到你们手里了,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那我们送你。”许启华开口说道。

“不用了,赶快忙你们的去吧,叶舟,好好学啊,争取把这两个老家伙的本领全学会。”杜启民摇了摇头,最后还不忘嘱咐叶舟。

“你个老东西,快滚吧。”许启华笑骂了一声。

紧接着,他们二人带着叶舟,来到了书画部门,分别向两个组的成员介绍了一下叶舟的身份。

这也代表着叶舟可以在两个组之间游走,分别学习书画修复和复制的技艺。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叶舟有这个能力,很多修复师,根本没有临摹接笔的能力,包括一些资深的修复师,也是如此。

毕竟术业有专攻,学习书画修复难度就已经不小了,更不用说再加上书画临摹了。

书画部门的修复师们,也对叶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许启华老师的那位学生,可是他们书画部门修复功底最强的年轻人了。

今年刚好三十五岁整,卡在了参赛的极限门槛上。

甚至一些在这里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资深修复师,都无法比得上。

然而,却是输给了叶舟这样一个刚大学毕业一年的学生,一个是二十岁出头的一等奖,一个是三十五岁的二等奖,可以想象,叶舟的潜力有多么的大。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到了三四十岁,绝对会成为名气很大的修复师,主持修复国宝,都不是任何问题。

随后,叶舟跟随李剑鸣来到了书画复制组,这里都是复制书画的临摹高手。

由于一些珍贵书画作品,是不可能长期展览的,所以,就需要这些高手把书画进行临摹复制,用摹本代替真迹进行展览。

不仅仅只是复制书画,修复过程中的全色接笔,也需要他们来接手。

在这里,李剑鸣向叶舟讲述了书画复制组的历史。

故宫是最早拥有书画复制组的博物馆,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开始了古代书画的复制工作,俗话说:“纸寿千年,绢寿八百”。

即便没有战火,书画卷轴也只能保存八百年,以临摹的方式来保存原件,自东晋就已得到重视。

而这种临摹兴盛于唐宋,历代都有宫廷画师对古画进行临摹复制,宋徽宗时期,更是组织皇家画家大量临摹前朝名迹。

在故宫的传世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靠着宋代的摹作才能够被后人所了解,比如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列女图》的宋代摹本。

成立书画复制组后,故宫复制了大量的珍贵书画作品,能够看到大量的文物真迹。

只可惜,后来随着现代喷绘技术的出现,因为快捷方便,渐渐有取代人工临摹复制的势头,使得书画复制组的人员也是缩减了不少。

只是,现代科技手段与手工临摹的原件,终究有些不同,不过,单靠人工,太耗时间了。

现在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艺,都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可见其难度有多大。

更何况,故宫内的古书画那么多,单靠人工,可无法复制多少,就如同《清明上河图》一样,由两位著名书画临摹大师负责,前前后后临摹了七八年的时间。

因此,现在书画复制组所采用的方案是科技与人工相结合,相辅相助。

简单介绍完书画复制组的历史后,李剑鸣便开口说道:“叶舟,你先在书画复制组等待一会儿,我去库房把那幅颜辉的画作取过来,让你观看。”

“好,谢谢李老师。”叶舟连忙感谢。

过了一会儿,李剑鸣便回到了书画复制组,取出了一个卷轴,小心的放在桌子上展开。

此时,周围的其他临摹师,也都围了过来,观看着这一幅画作,正是颜辉的《李仙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