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泰山封禅?那怎么大唐这么快就走下坡路了
李二似乎没有洗干净自己的耳朵:“什么?你再说一遍,朕没有听清。”
东城又拉大了嗓门:“二十年后,你的儿子李治,将泰山封禅、将泰山封禅、将泰山封禅。”
李治还没有当皇帝,所以泰山封禅的意义他压根不懂:“父皇,你为何没有将泰山封禅。”
李世民很是无奈,毕竟按照自己的功绩,早就爬泰山八百回了:“你以为我不想,那山东是你大伯李建成的地盘,自你大伯死后那边的亲戚一直负隅顽抗,朕多次派魏征去谈判,没想到魏征死了都没谈下来。诶你知道为父多么想封禅吗?每日睡梦中梦见的不是你娘,就是泰山,气死我了。不过还好你小子争气。”
李治还是不懂,毕竟他从来都不是王位候选人,所以没当太子之前,他只爱吃吃喝喝:“什么仪式要跑到泰山去。”
东城一听学生疑问,便化身成宠溺导师:“为师先来考考你,你认为强大的王朝有哪些?”
李治回想了近一年徐茂公教他的历史知识:“夏商周太过遥远,三国魏晋又太过分裂,治儿认为真正强大的王朝有秦、西汉、东汉,对了还有隋朝、父王说过虽然我们打败了隋朝,但隋朝对中国的贡献是不亚于大唐的。”
没想到天可汗李世民居然有如此眼光,不愧是千古一帝,东城再次用崇敬的眼光看了看这迟暮的天子,有继续教育李治:“这就是泰山封禅的意义,你方才说的这些帝国的君主都要前往泰山祈求天的封禅。”
此言一出,李治眼睛都亮了,天的封禅,有了这个加持,看那李泰和承乾还怎么笑我:“这包括伟大的秦始皇汉武帝吗?”
“秦皇、汉武、光武、文帝、高宗。”
讲到高宗之时,李治两父子几乎高兴得跳了起来,东城也趁机充当总结老师:“李治,你愿意在我的辅佐之下,用二十年的时间,不有我在十年年即可。你愿意用十年的时间完成这大唐的受诏——泰山封禅吗?”
虽然李治不知道这句承诺之后,他未来十年将过得如何,但是他已经被眼前之美景迷住了,泰山、五岳之首、天下之巅,身为帝王君临泰山、睥睨天下:“治儿愿意、治儿愿意。”
儿子被迷住了,老爹是短暂清醒的,李世民此刻在反复盘算着时间:“十年、二十年、一百年?这时间不对啊。”
“东城,先生,这时间不对啊。”
东城已经预感陛下的好奇心又开始作祟了,故意问太子:“太子你如今已经贵为太子了,可不能像以前一样不读书,连泰山封禅都不知道,该打。”
太子笑了,自己有这么个博古通今的师傅,还学什么秦皇汉武:“我只跟着师傅,学习唐诗三百首。”
“是吗,那为师刚才说的那几首,你必须全部默写出来。”
李世民见两人还在腻歪,只得反复拉扯打断两人,李治见父皇如此便不好在说话,东城也只得停下来:“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李世民又板着指头算了一遍,继续推演:“东城先生,不对,这里面有问题,你说20年后犬子泰山封禅,朕就算他封禅之后马上死掉”
东城又不乐意了:“诶,陛下哪有这么说自己儿子的,陛下封禅了还能再当二十年呢。”
李世民疑惑更深了:“那就更不对了,朕的儿子如此英明神武,镇压四方的魄力如此强大。怎么传到孙子,重孙之辈,唐帝国怎么就这么垮了?这其中到底发了什么,你一定要告诉朕:为什么朕的孙子离奇死亡,为什么朕的江山这么快就垮掉了,那李隆基到底是出身在怎样的皇家环境才让他如此判若两人?”
李世民的疑虑东城都知道,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此庞大的帝国,就算再怎么挥霍,一时半刻也垮不了这么快的。除非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变故。
李唐之衰、衰于李隆基,但作为天才神童的他,要不是经历了那场腥风血雨的先天政变,他又何必心智大变,毕竟谁又忍心杀害自己的姑姑,而那场政变的原因就是来源于他对武则天刻骨的仇恨。
毕竟李隆基知道,他爸爸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从来不想参与这权力斗争之中,要是没有武则天,他的爸爸也是一个潇洒的王爷。而他自己也许能像李白杜甫一般写下不朽诗篇。
这就是李隆基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东城心里转了几圈,始终不敢对李世民道出。毕竟这也不是武则天的错,本来在感业寺待的好好的,王皇后非要把她接回来,导致了后面一连串的悲剧。
这些东城都太熟了,他当上太子老师的目的就是想凭借一己之力,改变这段历史,重写大唐的命运,但面对此刻的陛下的逼问,他又不得不说点什么。
思考再三,东城还是决定选择性的如实汇报:“坊间其实早有流言,故这期间自然有许多故事。”
“流言,朕为何又没听过,治儿,你常去长安城,想必知道些什么。”
此刻的李治哪里敢说,自打上次见了一眼媚娘,自己便神魂颠倒,但毕竟是自己的长辈,故只得移情别恋在萧氏身上。故碍于自己的小心思,当然只能装傻谎称不知。
东城见太子不知,也不计较:“坊间流言,帝传三世、武替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