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思变(中)(2 / 3)

但比首汽这边起的实际作用,可就大一点了。

原因也简单,因为轧钢厂的产量是大过首汽的,而且产量还是逐年增加的。

按照李怀德在一机部吹的,今年破十万,明年破二十万,颇有些放卫星的味道。

但轧钢厂的产量,也真是实打实的,虽说有些车型,实在是看不过眼,但好歹也是辆车的。

“嗯!

尽量不要做的太过分,还有嘱咐一下李怀德,别拿着鸡毛当令箭。

克扣其他厂物资的事儿,尽量少做,惹人怨恨的。”

李怀德做了出格的事儿,只被留职不被停职也是有原因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轧钢厂的产量是远超计划的。

计划那边给轧钢厂的产车量,不过是一年一万余,这两年轧钢厂的三辆车,产量一直保持在五万辆以上。

别的不说,仅是四万多台发动机,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在计划外弄来的。

以物易物、以车易车,李怀德这厮也是做的贼溜。

管好车还是四不像,一台车,至少换三台发动机,也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

如果不是受限于国内的发动机产量,李怀德那厮,可能早就带着轧钢厂突破十万辆车的产量了。

这点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下面各大拖拉机厂,都增加了发动机的产量。

至于坏处么,那就是这两年拖拉机的产量不增长了,增长的数量,都被李怀德这厮给划拉到了轧钢厂。

这茬对李胜利而言,就没什么好惊讶的了。

一台单缸机,两截枕木,外加一套传动、一套刹车,四个轮子,对轧钢厂而言就是一台车。

物料齐备的情况下,如果不焊接车棚,一个小班组,一天就能组装十几辆。

而这类四不像,也是轧钢厂产量最大的。

而且这类四不像,很多也不再露天地使用,绝大部分都做了各个矿企的巷道车。

这就是变相增加矿业单位的计划外产量了。

按照技术规范,许多矿场的作业面,都是要铺装简易铁轨的。

但有些作业面的深度不够,没有铺设的价值,指着人力运输,距离跟工作量又成了累赘。

几辆巷道车上去,之前废弃的一些作业面,也就可以当做计划外的增产了。

用四不像交好矿企,李怀德这边,就拿住了许多钢厂、机械厂的命脉。

有矿企局中,加上各种场内运输车辆,李怀德的物料调拨,也是半强制性的。

你不给发动机,说不定,李怀德这边回头就能给人断了铁料的供给。

钢厂这边也是没招儿,你不按李怀德说的来,回头煤炭就供应不上了。

轧钢厂凭借四不像之类的玩意儿,打造出来的关系网,近期也算是牢不可破的。

增产就是增收,也是增加福利,但凡是个灵活点的厂企负责人,就没有不乐意跟李怀德合作的,这就是共赢了。

“爸,我知道了。

但许多事,做起来还是要脆生一点的。”

给了杜老爹答复,李胜利也没在杜家多待。

大院里也是人多眼杂的,卸点杂粮吃食,无非说法上不好。

来的频率过高,待的时间过长,难免不会有人多想的。

历经过风雨之后,无论是继续待在城里的,还是从乡下回城的,都是素质不错的运动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是基础素质。

有了杜老爹的首肯,第二天上午,李胜利就约了李怀德在马店集的大食堂见面。

新线上马,还没有被责难的李怀德,这段时间也有些意气风发的样子。

新款的团结牌大轿车,样车已经开始组装了,再有一个月,头一批试车的几百台发动机,也要开始试车了。

这边的流程就是,第一辆大轿车,正经跑过之后,直接就是几百辆一块下流水线。

轧钢厂的流水线,虽说有些七拼八凑的味道,但效率还是极高的。

差不多再有两个月,入秋的时候,几百辆团结牌大轿车,就要奔赴各地了。

这一把做好,就不是一个月几百辆的产能了,只要发动机跟的上,新线那边的人手上足,一千辆是没多大问题的。

这也是理论产量,跟实际产量之间的分歧了,上马的时候,说的是达不到预期的产量。

上马之后,就是远超预期产量了。

这也是现在各厂企单位惯用的伎俩,不说是瞒报也是差不多的,多少留下计划外的余量,这厂子做起来,也就很活泛了。

只是现在这年月,这类活泛的厂子,也只能是少数。

多数厂子的负责人都是老实人,一辈子规规矩矩按照上面的计划来。

员工福利也能做到保质保量,至于上缴的利润,那就不能说了,不合时宜……

“胜利,咱们的团结牌大轿车,用个什么车标?

冯茜那边给出的两个大字车标,我想了一下,咱这么好的大轿车,只弄上两个字,是不是简陋了?”

说即将下线的团结牌轿车是大轿车,那也不是李怀德的瞎话。

设计这款的时候,李胜利就是剽的虎头奔造型,而且还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