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北宋穿越指南 > 0936【自古以来】

0936【自古以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冬春之交,正是安南种稻之时。

刚刚由升龙府更名的大罗府,还有被申利叛军肆虐的天德府,大量肥沃良田赐给朱康带来的官吏、工匠、医生和将士。

这些田产的原主人,要么被朱康抄家灭门,要么被叛军屠戮抢劫。

土地上原有的佃户,还有那些战争流民,也被分配给朱康的手下,让他们佃耕刚赏赐出去的土地。

杨再兴分给朱康的五百将士,当初全部挑选的还未娶妻者。

这些人也通通被朱康赐婚,婚配女子主要来自罪官的女眷。比如杜英武、杜嗣武的几个族妹,还有叛贼申利的女儿,就被赐婚给几个大明军官。

五十多个读书人围过去,他们看到长安、洛阳等标注。

这读书人跟着笑起来,似乎自己真的祖籍洛阳。

安南那些贵族和官僚,也被勒令送来子嗣读国子监。一下子招生二百余人,教授、教谕皆为刚迁来的两广秀才。这些官宦家的少年子弟,仅仅几堂课就被洗脑了,回家让爷爷、爸爸查族谱,想知道祖宗来自中国哪个地方。

安南李朝的王室,祖籍河北饶阳,又迁居福建晋江,还有晋江的族人在大明做官呢。其中一支做了海商,刚开始来往于真腊,渐渐的转到交趾并定居。

“瓯雒国是秦国灭掉的,”谢洪继续说道,“当时数十万秦军南下,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在座的诸位,恐怕有些人的祖上,就是秦军留下的后代。秦末赵佗割据建国……”

秀才身份只能维持三届乡试,连续三次都考不上举人,秀才身份就自动取消了重考。

随着这些家眷、士子、商民抵达,朱康心里就更有底了。

即便是神话内容,也都参考了《尚书》和中国神话。

“所谓正本清源,读书人怎能忘记祖宗呢?今后安南的科举,必须考这本《交趾志略》。已经做官之人,升迁之前也要考《交趾志略》。”

其余将士,即便在大明已有妻子,朱康也鼓励他们在安南纳妾。

从洛阳送来的一副大地图挂上,谢洪指着地图说:“谁知道这是什么地图?”

众人仔细观察交趾都护府,又对比整个盛唐地图,突然感觉安南好渺小。

雄王建立的国家叫文郎国,东至南海,西抵巴蜀,北到洞庭,南接胡孙(占城)。交趾之地,只不过是文郎国的十五部之一。

谢洪说道:“把会说汉话的读书人,召集起来每天学习,考试合格就给他们授官或升官,再让他们拿着《交趾志略》去传播。还要勒令朝武大臣,选送家族子嗣到国子监读书,让这些官宦子弟学会说汉话,每个人都必须背诵《交趾志略》。”

其中一人突然大喊,手指按在大罗府(升龙府)那里。

那些士子,皆屡试不中之辈,以超过三十岁的秀才为主。

在座的五十多个安南读书人,听完并不感到沮丧,反而心中隐隐生出自豪感。

接下来一段时间,这些家伙拿着《交趾志略》四处宣扬,逢人便说自己的祖宗来自中国,而且交趾以前一直是中国疆土。

交趾地区的第一个国家,是古蜀国被秦所灭之后,蜀国王子泮南奔而建立。都城为古螺城(升龙府城附近),唤作瓯雒国,也叫安阳国。

《大越史记》的作者,承认越南人是神农氏的后代,承认自己的起源来自中国(主要源自巴蜀、洞庭和岭南)。

谢洪最后总结说:“以上所言,皆出自中国史书,任何人都可以去查证。大明与安南,国民皆为华夏族裔。你们虽然偏居一隅,但却属于炎黄正统,万万不要妄自菲薄。只可惜,唐末五代以来,与中国分离二百年,就连读书人能讲汉话的也少了。”

谢洪让大家回到座位,把《交趾志略》分发下去。

谢洪双手接过,一看书名就大喜:“有此书在,十年之后,安南定矣!”

朱康点头:“甚好!”

初春时节,先后有两支船队,在太平江入海口登陆。

接着又是秦国南征、赵佗自立、汉设三郡、隋唐统治、五代割据……

“初来乍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家都要尽快熟悉本地事务。”朱康理解执行难度,由于言语不通,他在跟本地人交流时也很郁闷。

越南的第一本官修史书,叫做《大越史记》,还要再等一百年才问世!

即便是《大越史记》,也实在绕不开中国。

谢洪笑道:“那你的祖宗就是广州人。”

说实话,除了神话部分,《大越史记》还算正常,至少比朝鲜那部史书更正常。

谢洪笑道:“那就对外出售此书,今后安南的初授官员,还有升官之前考核,通通都要考《交趾志略》。如果《交趾志略》考得不合格,新科进士就不得授官,已经做官的就不准升迁!”

这种做法,在目前的安南可以见效,因为他们自认“天南小中华”,把周边异族都视为蛮夷。

“这样还是有点慢。”朱康不太满意。

只在五代独立之后,渐渐出现积攒出一些未编史料。

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安南百姓很多,其中不乏失去家庭的女子,还有罪官家里的丫鬟女仆,将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