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分地
当菲利普继续讲述家族的辉煌成就时,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然而,在亚历山大的眼中,他们的做法还显得相当初级。1方面,他们并没有实行任何形式的轮作制度。当然,这也有其客观原因——提比亚斯基本上不需要通过让田地休耕来恢复生育力。每年,来自滇努河的洪水就为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上涨的水位可能会摧毁庄稼和田地,但洪水退去时,会留下1层肥沃的土壤,作为对农民们的补偿。这份补偿是如此丰厚,以至于许多农民甚至不会计较之前的损失,因为这层肥沃的土壤将允许他们全年耕种所有的土地,并有望获得丰收。
这与他们的邻国赞赞相比,无疑是巨大的优势。赞赞的农民们每次只能利用3分之2的土地进行耕种。因此,亚历山大并没有打算在提比亚斯推行3期轮作制度,至少在肥沃的河岸地区是如此。也许在更内6的地方,他会考虑这种制度。
尽管亚历山大可以理解这种缺乏创新的行为,但还有1些更让他震惊的例子,他无法容忍。比如,他在征战期间曾遍访全国,发现这里的农民似乎仍在使用轻便的木犁,而不是赞赞新推出的重型犁。而且,这里还普遍使用役畜进行劳作。他亲眼看到许多农民因为贫穷而无法购买牛或骡子,只能自己充当役畜的角色,用肩膀扛起沉重的木犁轭,用双腿艰难地耕地和铺瓷砖。他们的辛劳让他感到心痛,尤其是在炎热的夏日,汗水如同雨水般从他们的额头流下。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艰难。
他们使用的1些工具,如收割小麦的器具,更是让劳作变得异常艰难。这些工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使用起来十分费力。亚历山大深知,要想改变这些农民的命运,就必须引进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让他们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享受更好的生活。
这是1把镰刀,它的外观与古埃及的神秘武器霍佩什如出1辙,甚至在历史的洪流中,它的年代也显得颇为久远。在亚历山大尚未崭露头角的岁月,赞赞的人民已经手握这种更为高效的长镰刀,轻松自如,挥舞之间,速度如风。它的锋利足以让削减变得轻而易举,从而使那些繁重的背部破坏工作变得易于管理。
然而,提比亚斯这片土地,尽管肥沃,却缺乏金属矿山,进口的金属成本昂贵得令人咋舌。那些贫困的农民,他们无法承担购买大量“富含金属”设备的重担。这1切似乎都在向亚历山大暗示,提比亚斯那富饶的土地,反而成了1种阻碍,扼杀了创新的火花。这再次印证了那句古老的箴言:“需要是1切发明之母。”
在提比亚斯,人们从不缺少食物,土地自然产出的丰盛足以维持人民的生活。因此,他们从未有动力去改进那些久经考验的技术。毕竟,人类总是追求舒适与熟悉,他们的疑问也合情合理:“既然我们已经生活得如此安逸,为何还要冒险去尝试创新,可能失去1切呢?”
然而,现在亚历山大来了,1切都将发生改变。他的脑海中涌现出重型犁、马项圈、轮作、长镰刀等种种创新,这些都能让提比亚斯的产量至少增加3至5成。但他并未费心与菲利普或席奥尼勋爵商讨这些计划,因为他深知,这些高贵的领主对农业的深奥之处,了解得如同陶工对铁匠的技艺1般浅薄。
至于用更大的奖励来吸引他们,亚历山大心中也充满了疑虑。他担心,那些领主可能并不愿意尝试这些新技术,因为在他们眼中,旧有的方式已经足够好。因此,亚历山大决定将这些创新直接引入农田,跳过那些领主作为中间人的环节。
为了展示其农业技术的革新,亚历山大精心策划了1场盛大的展示。他精心挑选了数千名提比亚斯的农民,并准备向他们提供1套先进的“现代”工具。紧接着,他向这些农民递上了1份合同,承诺他们不仅能够获得稳定的薪资,还能分享1部分丰收的果实,旨在消除他们对新技术的疑虑和不安。亚历山大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周边农庄和贵族们展示他的创新成果,从而激励他们纷纷效仿,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这便是他的全盘计划。虽然亚历山大并未过多透露,但他很快便以1句结束语重新加入了谈话,“提比亚斯除了盛产谷物和其他农产品外,是否还隐藏着1些我尚未知晓的当地特产?”
“当然有,大人!”菲利普迅速回应,声音中似乎带着1丝被冒犯的意味,因为王储紧接着便如数家珍般列举道:“我们还盛产无花果、葡萄酒、染料以及各式各样的陶器。”他继续补充道,“我们甚至与其他国家展开了广泛的贸易,从纸莎草、亚麻布,到香料、香水、药膏,再到贵重金属、宝石和奴隶,凡是你能想到的,我们几乎都有,帕夏大人。”
诚然,这些商品中有许多是进口的——来自锡巴西斯、邻近的战国、提索斯甚至遥远的赞赞。然而,它们的丰富多样仍然令人叹为观止。因为在提比亚斯,你能得到许多在阿哈德尼亚的许多地方难以寻觅的珍稀物品。这主要是因为后者的国家对外界相对封闭。因此,提比亚斯逐渐成为了商业贸易的重要枢纽,其港口城市因繁荣而富裕,莉莉比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该国的第3大城市和第2繁荣的城市,仅次于首都,莉莉比市毗邻滇努河的支流,使得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