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西欧路断,奇才命薄(3 / 3)

独治大明 余人 2011 字 9个月前

利通过会试,以弘治皇帝对王守仁的偏爱程度,加上王华得到皇帝恩宠,被钦点为状元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弘治十二年二月,会试结束。

历史仿佛是无法摆脱的诅咒一般,这场科举的主考官是刑部尚书宋澄,所出的策论题目十分的刁钻。

如果说乡试重四书五经,那么会试则开始偏重策问,这是考验考生对时政的见解。

虽然此次万翼的第三道策问不是对前人张载、杨时、陆九渊、许衡的思想造诣进行深入分析,但亦是一道历史策问:“问春秋百家争鸣,哪家与吕不韦最有关系,能言其故欤?”。

应试教育是时代的产物,而八股几乎是禁锢了考生的思想,至于修史在很多人的观念是翰林官才干的活。

正是如此,所以出现对八股文考生批判的声音:“汉、魏、隋、唐,不知为何物,而但知有朱子。太史公是何科进士?《史记》是何科朱卷?”。

此次的出的题目倒不能说超纲,但百家争鸣倒是知晓,而吕不韦最为可恨,但两者谁知晓有什么关联啊!

“这不是瞎考吗?”

“答不上,真答不上!”

“此题如此刁钻,何人不白卷哉?”

……

一众考生根本答不上来,对这个出题的刑部尚书心里更是恨得咬牙切齿,自己被这个人又耽搁了三年。

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在他们完全答不上来的时候,唐伯虎对这种“送分题”已经是信手拈来,更是放出豪言壮志:“吾此科必夺会元,成连中三元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