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忠(1 / 2)

第142章魏元忠

放奴为良上行下效,如火如荼,但依然有人知法犯法,裹儿则是雷厉风行,铁面无私,一经查处,便依法处置,任谁来说话都不好使。武氏的姻亲,韦家姐妹夫家、宰相(姚崇)的儿子、卫王李重俊……一个个都按律处罚。

这让李显欣慰之余又担忧不已。他唤来裹儿,想要劝解一二:“你将满朝文武皇亲国戚宗室都得罪完了,以后要如何自存呀?”裹儿听说,望着李显的眸子里盛满了坚毅:“我行此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中不负黎明百姓,无怨无悔。

行事之前,我先劝因掠夺良家子受罚的五姐首倡政令,又使姑母姊妹、诸武氏、韦家两姨等亲贵以身作则,态度之坚定,众所周知。那些人知法犯法,难道是比五娘六娘尊贵,还是比姑母的功劳大?阿耶你该劝的不是我,而是那些不把朝廷政令放在眼中的人。”李显苦口婆心说:“你说的都有理,可是这天下……不是这样治理的。”裹儿说:“阿耶,循私情顾忌这个顾忌那个才是不合理的,只是我们没有见过合理的情形,才把变态当常态。”

李显不能对,转而说起三子重俊来,“只是那奴婢不愿去,使巧脱了空,又何必处罚得这么重?“因着这人,重俊降为郡王,削去三百户封邑。裹儿上前拉着李显的胳膊,说:“要我说也该让重俊吃个教训了。这个奴婢不愿离去,当和重俊说明白,放免为良,再重新雇进府,不也一样?重俊若是知道这事,是他枉顾朝廷政令;不知道这事,是他御下无方。故而,我才说他要吃个教训。”

李显叹了一声,伸手点了裹儿的额头,声音充满了担忧,“你将来要怎么办啊?″

裹儿说:“阿耶长命百岁,我便长乐无忧。"李显听得笑起来,他病才好,心神清爽,前几日悄悄放纵了自己,今日见状,少不得更要保养身体。父女正说笑着,忽然有宫人进来说:“太医传话来,魏相公病重,只怕日子不多了。”

李显和裹儿都吃了一惊,说:“前儿不是说大好了,怎么又加重了。”说完,李显想了想,道:“他为大唐操劳一辈子,对我有恩,朕该去看他。"裹儿也道:“确实如此。”

李显便让人摆驾前往魏元忠府,又派人叮嘱说:“不可惊动魏公。”裹儿沉吟半响,留在府衙当值,没有跟去。却说李显到了魏元忠府邸,只见陋室蓬荜,心中一酸,进了屋。

屋内弥漫着一股药味,魏元忠病重,恍惚听见外面人声嘈杂,转脸望去,只见一身着黄袍的中年进来,眯眼细看原来是陛下。他强撑着要起身行礼,李显忙上前扶住他,见魏元忠白发苍苍,眼睛浑浊,眼圈泛红,黯然神伤道:“前日太医说魏公大好了,怎么又加重了。”魏元忠说:“臣重病在身,恕不能行礼。生死有命,陛下勿要伤心。”李显坐在榻上,握住魏元忠的手,安慰他说:“何必说这些不详之言,朕把太医令带来了,用什么药尽管到宫中取用,你不用担心。天缓和了,过两日你这病就好了。”

魏元忠摇头说:“陛下,臣知道自己没几日可活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想与陛下说几句体己话。”

李显点头,挥手让侍从们退出去,只听魏元忠说:“臣……臣能侍奉陛下,实乃三生有幸。原工部侍郎张说,有相才,因母丁忧,愿陛下勿忘这人。”“朕知道了。"李显见他病中不忘国家,心中酸涩。魏元忠说着,忽然眼里落了泪,道:“陛下百年之后,朝政该如何?臣实在放心不下大唐、太子和公主。”

李显被触动心事,嘴上劝慰说:“朕来之前正与公主说放奴为良一事,她对我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中不负黎民百姓,无怨无悔。魏公,不必担忧将来。”

魏元忠哽咽说:“苍天不公啊……苍天对大唐何等厚待,又何其音…李显默然无语,魏元忠拿干枯的双手反握住李显的手,恳求道:“若陛下遇到高祖当年犹豫踌躇之局,望早做决定。太子……和公主都是好孩…”魏元忠任职东宫,知太子仁孝友悌,可他不能昧着良心说公主不好,这些年裹儿所作所为,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惜了呀……当年隐太子与太宗相争,高祖碍于礼法,迟迟未下定决心;将来太子和公主相争,陛下碍于男女之别,只怕也下不了决心。君臣一坐一卧,沉默良久,直到魏元忠精力不济,似欲昏睡。李显起身,说:“魏公好生修养,我等魏公康复回到朝堂。”魏元忠道:“陛下…慢走,臣不能相送。”李显将魏元忠的手掖在被中,出了门,只见初夏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轻柔的夏风微微地吹着,院中的海棠花纷纷落下,沾了李显的衣上。李显回到宫中,念及魏元忠公正清廉,赐下绢帛。然而,生死有命,又过了半个月,魏元忠病逝。李显辍朝三日,以示哀悼。魏元忠资格老,朝野素有威望。他去世后,朝中权力出现了明显的空缺。李显听从魏元忠的遗愿,与重润和裹儿商议后,下诏起复张说为兵部侍郎,加封宿将张仁愿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由御史大夫改封兵部尚书,安西大者都护郭元振加封御史大夫。

因朝中将领青黄不接,故仍使张仁愿镇守边关。朝廷继续派武举子以及有志官吏到朔方、安西、幽州等边地历练。

诏令已下,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