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铜字
这日,裹儿下值回府,坐在榻上看《道德经》,荣娘跑进来,滚到她怀里像扭股糖似的扭来扭去。
“你要做什么坏事?"裹儿搂着她笑问。
荣娘搬着她的脖颈,道:“阿娘,我想要三千钱。”裹儿奇怪地问:“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荣娘深受李显和韦淇的喜爱,平日所得赏赐之物不知多少。
荣娘道:“神都的锦绣阁新出了一对蝴蝶发钗,别人都买了,我也想买。”裹儿道:“我记得你有几顶宫造的蝴蝶花冠,外面的工匠再怎么巧能及得上宫中的?”
荣娘扭来扭去,撒娇道:“我想要这个,阿娘。”裹儿想了想,命人把自己的那对金镶玉蝴蝶式样步摇拿来。侍女去了半日,用红漆盘盛着步摇进来,荣娘起身看去,只见蝶翅镂刻如花树,中间嵌着白玉,下面缀金缀玉缀珠,精巧美丽。“好漂亮,比别人的都好看。"荣娘忍不住赞道。裹儿将发钗插在荣娘的发髻上,只是她尚幼,头发不长,插不安稳,遂道:“等你大些再戴这个,这是我小时你阿婆送给我的,如今送给你了。”荣娘点头,立刻叫人收起来。裹儿又道:“我让府里人给你打几对草虫小钗,这个正适合你戴。”
荣娘应了,又回来搬着母亲的脖子,问:“阿娘,咱家没钱了吗?”裹儿笑了一下,问:“你怎么知道的?”
荣娘道:“刚才还不确定,现在确定了。“裹儿闻言伸手拍了几下女儿的背,道:“只是铜钱少了一些,库里还有绢帛。去玩吧,我要看书。”荣娘好奇:“阿娘你看什么书?我也要看。”裹儿极为爱惜这本则天皇帝亲手书写的《道德经》,见女儿扒着要看,只好一面悄悄使眼色让人收起来,一面带她去了府中一处僻静的院子。只见院中摆着各样东西,诸人皆低头做自己的事,叮叮咣咣地个不停。荣娘的嘴巴张得老大,不顾脏污,跃跃欲试地要上手摸一个泥模。裹儿连忙拉住荣娘的手,道:“别动,这个泥模在风干。”荣娘收回手,围着泥模转圈,转头问:“阿娘,这不是下人房吗?这里怪有意思的,早知道我就多来这里玩了。”
裹儿道:“这不是下人房,我招了一些能工巧匠并擅常术数的人做事,大多都是良人。”
“阿耶说不许我靠近这里。"荣娘利落地将她的父亲卖了。裹儿一想,定是武崇训担忧荣娘年纪小,好奇心旺盛,怕她来这来这里伤着了,就故意哄她说是下人房。
裹儿带着荣娘进了一扇门,只见面阔三间,不曾隔断,有十来人在里面做活,室内弥漫着一股油墨香味。
夕阳透过大窗户照在一面轮盘上,金光璀璨,引得荣娘连忙跑过去细看。“这是字?"荣娘趴在轮盘上,只见上面整整齐齐排列着铜字。裹儿指了靠墙根的一排摞得等人高的箱子,道:“咱家的钱都在这里面了。”
“这里面都是铜?"荣娘问。
裹儿点头,道:"嗯,咱家的铜钱都换成了铜。“其实可以直接将铜钱融了铸铜字,但是朝廷禁止融铜钱。这是裹儿拿钱从工部买来的铜做的铜字,故而则面上的钱不甚宽裕。
荣娘取出一个来,上面残留着油墨的痕迹,好奇问:“这是小印?”裹儿叫她放回去,两人来到旁边的条案上,只见几个匠人正在拿着刷子刷一个木框,片刻后揭下印满字的纸张。裹儿接过来一张递给荣娘。荣娘好奇地接过,不小心手上蹭了点油墨,但她的注意力在纸张的内容和形式,这是一张邸报。
“阿娘,这一张卖两个钱,准能卖出去。"荣娘道。裹儿道:“这才刚弄好,过几天修整一下铺子卖。”荣娘兴致勃勃,道:“不用闹市的铺子,偏远处找个屋子就好了,再招几个孩童,到各坊间去卖,准卖得好。”
裹儿道:……你比我还热心。"荣娘嘿嘿笑了两声。母女又看了别的东西,直到侍女叫她们回去用饭才出来了。
铜字试验好后,裹儿将成品拿给重润看,重润看了也十分喜欢,道:“这印刷一些小东西,比雕版和抄写便宜了许多。刘知柔年纪大了,你兼着工部,这事就交给你去办。”
裹儿应了,重润又问起她修订法律的事情。裹儿闻言抱怨起来,“当年长孙无忌怎么修的法律,贵贱悬殊,又根据什么五服减一等二等的,还有罚铜赎罪,……看得我头都大了,我都怀疑长孙无忌是为自家才这样制定法律…重润笑着听裹儿抱怨完,问:“你准备怎么改?”裹儿苦笑着摊开手,道:“还能怎样改?上面的条款放眼望去都是利于朝堂上的这些人这些家,要削去他们的利益,他们少不得要与我拼命干仗,只能一点一点来。”
重润好奇起来,问:“你想要将法律改成什么样子?”“公道。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律法中讨回自己的公道,而且不受良贱、远近、士庶、贫富……等影响。“裹儿坚定道。重润听了,心中感慨万千,摆手让她去了,临走还叮嘱道:“一百年都不能做到你说的这些,你慢着点来。”
“别学隋炀帝这个糟心皇帝。"重润在心里默默补充道。隋朝灭亡有很多因素,但是大运河是其中之一,然而大唐现在依赖着这条运河从南往北运粮运绢。下值后,裹儿回到家里,却见崇训托着锦盒过来。裹儿诧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