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是那么大的家族?说不定里面藏着什么猫腻,不能说,不能说啊…“是啊是啊…“众人心照不宣,说:“喝酒喝酒。”事情纷纷扬扬闹了十多日,李郎中和张九龄都被搁置不用,裹儿另派韩休查明此案,案情已经查明。期间阻碍,自不必说,但幸好开棺验尸,提审诸人,都已查清楚。
主家娘子因妒杖毙怀有四个月身孕的墨香的姐姐,而墨香的兄长则是被主家郎君无罪杖毙,墨香的母亲也因此而病逝。卷宗呈给几位相公和皇帝,众人商议起来要如何处置。如今事情已经闹大,必须要给天下人一个说法了。
“无罪打死奴婢,按律徒一年,那主家娘子杖毙孕妇罪加二等。此事影响恶劣,不允主家郎君以官或铜赎罪。诸位有什么意见?“裹儿问道。众人都道没什么问题:“也该从重处罚。”裹儿说完,叹道:“但是墨香我就不知该如何判了,想听听诸位的意见。”宋璟道:“法不平则要改。当年太宗皇帝之所以要定下这样的律法,是因为国家初定,四海不平,北有突厥,西北有吐谷浑和吐蕃,为了维持稳定,不得已出此下策,且针对的是诬告谋反一事。
如今大唐四海升平,这奴婢也是大唐的百姓,若将他们以牲口视之,与夷狄有什么区别?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视奴婢为牲口,这非太宗皇帝本意,也非先帝和陛下的本意。”
韦嗣立道:“祖宗之法,岂可随意更改?且这奴婢乃是主家购得且养大成人,再造之恩过于父母。子岂能告父,奴岂能告主?”姚崇道:“主家视奴婢为子,就不会出现墨香兄姐这样的惨案。”裹儿补充道:“此案并非个案,刑部今年卷上有一千三百多宗,这还不论那些被大家族藏着掖着的。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胡人把汉人呼之为羊,百姓易子而食,良人随意被略卖为奴婢……各种惨状,触目惊心。大唐从那个黑暗的时代过来,立国百年,应一扫沉疴旧病。诸位相公都是读圣贤书的,且阿衡天下,与那些只读书的人又不同,当知行合一。百年后,千年后,后人会记住我们的善行。”
刘知柔也道:“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往日世家大族斋僧敬道,舍米舍钱,怎么轮到自家的奴婢反而吝啬起来?”裹儿笑说:“刘尚书提到这个,让我想起一件可笑的事情,就发生在我在幽州任职时。
那年河北道闹了饥荒,我去募粮赈济,遇见一个老丈。我问他,河北饿)殛遍野,如果你有一万石粮,你愿意捐给百姓吗?'老丈毫不犹豫道:'我愿意。’
我再问:′朝廷如今调拨下赈济粮,你可愿意把牛捐出来运粮?'老丈立刻拒绝了,我就纳闷了,一万石粮可比一头牛贵重多了,便问他原因。他说:'我真有一头牛啊。
你们说可笑不可笑?”
殿内有觉得可笑的。重润笑道:“不要贫嘴,这事必须要有个结果了。你是刑部尚书,你来说怎么办?”
裹儿道:“人命贵重,人死不能复生。这条奴婢告主的律法不符合实际,应该删去。与这条相关的,还有卑幼控告长上。我认为应当将实告和诬告分开来看。若是诬告,那自然是没什么可说的,是为不孝。若是实告,卑幼虽没有愚孝长上,却忠于国家,大义不亏,略加惩戒即可。”
重润想了想,道:“确实是这个理。虽然有容隐之说,但是卑幼打断长上行恶,不至于犯下大罪,法不容情,也算是一种孝顺。且朕是君父,口含天宪,天下的子民皆是我的孩子,若因忠于律法,忠于我而死,是何道理?天地君亲师,君在亲之前。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宋璟等人道:“理应如此。”
重润道:“李仆射、宋相公,还有韦相公,你们就按这个意思,修订律法,这事以李仆射为主导,务要以人为贵。”三人道:“是。”
裹儿想了想,道:“新法不能判旧案。墨香按律当处绞刑,可其兄姐无罪惨死,母亲又去了,她是个孝悌之人,若处死了她,只怕人心不服。我想向陛下求一道特赦令,赦免她死罪,收做官奴,在掖庭劳役。还望陛下成全。”
重润叹道:“是个可怜的人儿,就这样吧。”众人散了朝会。韦嗣立追上裹儿,道:“公主这样,只怕会引起朝野非议。”
裹儿笑起来,边走边说,“我明白你的顾虑,也是为了我好。我的启蒙老师是先郇国公,也就是我的舅舅。算起来,咱们是读一样的书,学同样的道理长大的。
你在地方任职,我听说你爱民如子,想来对奴婢乱象也有不忍,只不过是牵扯过多,左右掣肘罢了。”
韦嗣立听到这里,心中稍解,道:“公主明察秋毫。”裹儿继续说:“在其位,谋其政。我如今是宰执,怕这个怕那个,只怕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韦嗣立听了,心中汗颜,道:“公主大义。”正说着,忽然有宫人过来叫裹儿回去,说是皇帝找他。裹儿便辞了韦嗣立,往皇宫去了。
由于墨香告主案影响太大,裹儿命人将案件简述,张贴在天津桥南昭示众人,给这事暂且划上一个句号。
过了几日,好事者将此事编了话本,刊印出去,神都百姓看得是津津有味,又大快人心
墨香从牢里出来的时候,已经临近新年,是一个年老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