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带着仓库闯古代 > 第八百四十五章 出卖北方

第八百四十五章 出卖北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韦昌辉不仅在军事上反攻倒算,搞去军事化,在北方的政治和经济上,也是大行逆天之举。

他把大量北方官僚都抽到南方去,让他们带人去开发相对原始的扬州和荆州等地。又派投降派官僚去北方,搜刮北方的民脂民膏,人力物力。

这个时候,陈长生已经和大梁的代表达成了一些关于共同开发大梁北方地区的协议。

这些协议包括,大凉利用自有资金,替大梁在北部州郡修建两条铁路线,用来连接大梁北部的大城市和工厂矿山。

大凉帝国帮助大梁建设两座炼钢厂,并且提供技术和设备,帮助大梁培养相关人才。

大凉帝国每年替大梁培养两百名留学生。用来接收并学习大凉先进的工业技术。

大凉帝国要借贷给大梁五百万两白银的无息贷款,用来开发大梁南部贫困落后地区。

这些条款表面上都是对大梁朝有着巨大的好处,看起来像是韦昌辉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让大凉帝国对大梁进行了巨大的让步。

但其实。

这个协议是大梁朝有史以来最丧权辱国的一个条约。因为大凉帝国为大梁做这些事情,并且提供那么多钱款,其代价是用北方四州的领土权益来交换的。当然,韦昌辉还 不敢公然将北方四州割让给大凉帝国。

但是,大凉帝国却变相的取得了很多至关重要的权力。

例如,帮助大梁免费修建铁路。大凉帝国是要铁路沿线左右各宽10公里或更多的地方作为铁路专门用地。这些土地归大凉铁路部门所拥有并支配,为了保护铁路沿线不被破坏,大凉帝国还有权派遣护路队驻扎在铁路沿线或者铁路车站内。

这什么概念?大凉修的不是铁路,而是一条进入大梁腹地的战略通道,大凉不仅能通过铁路快速把军队和重要物资运输进大梁腹地,甚至还可以直接派兵驻扎在大梁国土内。

什么是护路队?大凉甲种兵团换个名称而已。

而大凉借贷给大梁朝廷的五百万两银子,那不是给,是要还的。怎么还?分五十年还,一年十万两。不多吧?还没利息。

但钱到了手,再给人拿出去,心疼啊。再说这十万两银子谁出?

按理说,应该户部出。

但那五百万两银子,韦氏根本就没打算用在老百姓身上。户部也不傻,谁用了这笔钱,那谁就换呗?这话说到皇上那里,皇上都没啥反驳的。

所以,大凉帝国贴心的设计了一个方案。

不用你朝廷拿现钱来还贷款,你只需要把大梁北方的税收给我,我收的税钱,能抵扣我给你的贷款就行。

韦昌辉居然爽快的答应了。

把北方税收权力给了大凉,也就是把北方各州官吏的饭碗给了大凉帝国。

因为地方税收就是给当地官员开支,并且用于修建地方公共事业的钱。

韦昌辉之所以答应大凉帝国这个条件,其实也是有其现实的理由为基础的。

比如,北方各州的经济一直不好,因为连年战争,再加上朝廷南迁,之前人口稠密的郡县,很多都变成了无人区。想想,北方四州现在总共也只剩下三百万不到的人口,一个州,数个郡,十几二十个县,都平均不到一百万人。放现在,一个中等城市就得有三四百万人啊。那可是三分之一个中国大的地方啊。

所以,北方经济随着人口向南迁徙急转直下,入不敷出,虽然按照大梁的制度,各郡县收入除了上缴国库的那部分,剩下基本都是自负盈亏。但大梁朝毕竟是个农耕社会。不是工业国。

人没了,土地大量撂荒,那也就没了税收。大梁是按人头收税的,不是按地收税的。如果按地收,那地就更没人种了。

所以,大梁朝廷从北方收不到什么钱粮,反倒北方遇到了什么灾年和饥荒,大梁朝廷还得拿出大量的钱去补贴北方。

这就让南方人不愿意了。

本身南方刚成为大梁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前都没什么人,属于蛮荒之地,所以很多基础建设都要建造,现在,把有限的资金都拿去救济北方,南方人不干啊!凭什么啊,我们白干,北方人就干擎现成儿的。

另外,北方驻扎着五万北府兵和十多万各种屯兵和地方武装。用来防范赵康的渤海国和大凉帝国的入侵。

大梁朝本来才不到一千万人口,这几十年折腾的人口不但没增长,反倒跑去大凉不少。养活二十万兵在北方看大门,这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

因为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常年就这样。大凉帝国有钱,不在乎,在边境陈兵十数万,没事儿就搞搞演习,整的对面的大梁兵神经绷紧紧的。

二十万兵,就算一人费用一年十两,那也是二百万两银子啊。再说十两银子够嘎哈的?当兵的不仅需要吃饭,还需要装备,而那些装备才是最贵的。

亓无忌活着的时候,那是硬挺。因为他有心结,北方大好河山本来就是他的,他不舍得丢。丢了怕死了没脸见老祖宗。

而亓泽小时候就在南方长大,对北方根本没啥概念。

所谓崽卖爷田心不疼,所以,不要北方那片土地,还能换回数百两银子,每年还能节省好几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