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法兰西1794 > 第393章 科学界的盛宴(下)

第393章 科学界的盛宴(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申请专利,只是想在自己的工厂里秘密使用。

不久,就在1名来自苏格兰富豪的怂恿下,发明了车床的莫兹利就从布拉马工厂离职。由于得到两千英镑的投资,莫兹利立刻在沃尔里奇开办了1家属于自己的新工厂,并将公司1半股份分给了投资人,名为苏格兰富豪的古拉格斯,实为军情局特工的皮埃尔。

1周前,莫兹利的工厂通过西班牙海港的转运方式,将为法国桥梁工程师定做的1批滑轮组发送到了巴黎。

不过,跟随这批货物1起来到法国的,还有两位爱尔兰技师,他们在莫兹利工厂充当学徒。在大股东皮埃尔的掩护下,他们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成功仿制了螺纹切削车床,尤其是滑动刀架的制造工艺,开始在巴黎北郊的莫顿基地里,复制与传播英国最先进的车床技术。

……

下午3点,当安德鲁想着前往大会议厅,参加科学院年会时,文教卫部长助理夏普塔尔,带着拉格朗日院士来到第1执政的办公室。他们此行目的,是向安德鲁院士索取1份《儿童智力量表》,目的是将异常儿童和1般儿童区分开来,并对其进行特别的教育。

安德鲁炮制的这份所谓的《儿童智力量表》,在另1时空叫做“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其助手西蒙于1905年编制,属于世界上第1个智力量表。

《儿童智力量表》测验项目共有58个。所有项目都按照年龄水平分组,从3岁到13岁,每岁1组。有80到90的3岁正常儿童通过的项目放入3岁组,有80到90的4岁正常儿童通过的项目放入4岁组,依此类推。儿童最后能通过哪个年龄组的项目,便说明其具有此年龄组的智力水平。

就在安德鲁为夏普塔尔和拉格朗日,详解讲解《儿童智力量表》的使用方式与注意事项时,在丰饶楼对面的会议大厅里,第1执政的几位得意门生傅里叶、安培、马吕斯、吕萨克与泊松正在大厅主-席台上,公开演示“双缝干涉实验”,继而证明“光的波粒2象性”。

光的波粒2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科学家发现光既能像波1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称光为“波粒2象性”。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与波义耳,以及后来的荷兰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惠更斯支持光的波动性。

然而,等到牛顿提出了微粒学说,导致光的波动性学说遭遇彻底打压。基于牛顿的崇高声望,人们对他的理论顶礼膜拜,重复他的实验,并坚信与他相同的结论。

于是在整个十8世纪,几乎无人向“微粒说”挑战,也很少再有人对光的本性作进1步的研究。直到另1时空的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兼医生的托马斯-杨成功实施了双缝干涉实验,提出光的干涉的概念和光的干涉定律。

安德鲁之所以指导傅里叶、安培等人,提前了6年捣鼓出双缝干涉实验,目的在于挑战大英帝国在物理光学研究领域,近两百年的传统优势,继而打击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自信心。

事实上,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非常简单,只需要1个有两个小孔的板子和1个光源即可。

实验的步骤如下:

1将光源放在距离双缝板1定距离的地方。利用伏特电堆点亮的电弧作为持续光源,为了保证光源稳定,傅里叶等人事先准备了3个伏特电堆。

2在光源和双缝板之间放置1个屏幕,以便观察干涉图案。屏幕采取的是白色纸张作为反光材料。

3将双缝板放在光源和屏幕之间,使得光线通过两个小孔射向屏幕。缝隙大小要相同。

4在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观察屏幕上的光斑分布情况。根据实验条件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干涉条纹。

5对屏幕上的光斑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数量等参数,以便后续的分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光线穿过双缝板时,会形成1系列交替明暗的干涉条纹。这些条纹的形成是由于光子在穿过双缝板时,相互干涉产生的结果……

但依据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的解释,光子应该表现出粒子的性质,因此它们应该通过双缝板上的两个小孔中的其中之1,撞击屏幕上1个点。然而,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却与这种解释不同……

实验证明,当光线穿过双缝板时,它们并不仅仅只是像粒子1样直线飞行,而是会发生波动,形成干涉条纹。这说明光即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或者说体现了波粒2象性。”

傅里叶的这1段总结性发言在与会者中,最终激起了轩然大波,很快,台下的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与其他科学家,纷纷起身鼓掌,为这1群年轻人的重大发现而呐喊助威。

曾几何时,当天才的笛卡尔提出光的两点假说之后,法国人就在光学领域彻底落后于老对手英国近两百年。而在今日,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这1天。

尽管在场的科学家们大都知道,傅里叶、安培、马吕斯、吕萨克与泊松,这些年轻人的眼下成就,不过是他们“站到1个更年轻的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年轻的巨人,就是安德鲁-弗兰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