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 第十七章 为臣索封赏,再遇美娇娘中

第十七章 为臣索封赏,再遇美娇娘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帅王忠也能得到中郎将的敕封。

3辅乱,(王)忠饥乏啖人,随辈南向武关……聚众千余人以归(曹)公。拜(王)忠中郎将。--《魏略》

在挟持天子之后(196),曹操更是放飞自我,滥加授受。大量前所未见的杂号将军,宛如雨后春笋1般冒出。

不仅袁绍、曹操如此,地方上的中小藩镇亦如此。

比如扬州军阀孙策,由于长期得不到正式敕封(“殄寇将军”为袁术擅署),竟然威吓汉廷使者王辅,要求得到将军封号。

王辅被迫自作主张,将孙策由“骑都尉”擢拔为“明汉将军”,孙策这才罢休。

(孙)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及使人讽(王)辅。(王)辅便承制,假(孙)策明汉将军。--《江表传》

及至3国初年,将军、中郎将、校尉、都尉等军职,已经俯拾皆是,泛滥至极。

黄武7年(228),吴国鄱阳太守周鲂,在给曹休的诈降书中,1开口便讨要数百枚将军、校尉印绶。可见将军封号,此时确实已经1文不值。

今举大事,自非爵号无以劝之,乞请将军、侯印各5十纽,郎将印百纽,校尉、都尉印各2百纽,得以假授诸魁帅,奖厉其志。--《吴书周鲂传》

关东地区的军号猥滥现象,虽然是诸侯们的自发行为,但追根溯源,其实是为了对抗董卓,而被迫擅相署置。

换言之,董卓虽然没有滥授军职,却意外导致了关东地区军职泛滥。

董卓对军职的授予,虽然表现得谨慎克制;但董卓死后,凉州集团并未沿袭此制,反而把军职制度彻底搞坏。

(李傕)曰:“我有诛吕布之功,辅政4年,3辅清静,天下所知也。”--《献帝起居注》

(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魏书董卓传》

初平3年(192)董卓死于长安。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当时正在豫州颍川劫掠,听闻董卓遇害,立即率部西返。

在夺回长安之后,李傕自以为“有诛吕布之功”,于是把自己的军衔,由“校尉”升为“车骑将军”。

同时,参与此次军事行动的凉州将校,也得到大力擢拔。张济迁骠骑将军,郭汜迁后将军,樊稠迁右将军,张绣迁建忠将军,贾诩为吏部尚书,后迁宣义将军。

(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傕、汜、稠擅朝政。(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屯弘农。--《魏书董卓传》

乃更拜(贾)诩尚书,典选举……(李)傕复请(贾)诩为宣义将军。--《魏书贾诩传》

从记载上看,李、郭为代表的凉州军阀,在董卓在世时,官职不过校尉,连中郎将都够不到;但小人乍富之后,竟纷纷自领重号将军。可见他们对朝廷典章制度,完全没有概念。

李傕不学无术,被称作“边鄙之人”,郭汜更是“盗马虏”出身,文化水平之低,可想而知。他们对朝廷制度的理解,比董卓还要差得远。

侍中杨琦上封事曰:“(李)傕,边鄙之人,习于夷风。”--《献帝起居注》

郭多(郭汜小字多),盗马虏耳。--《献帝起居注》

长安局面稳定之后,段煨、杨定、杨奉、董承等董卓旧部,也纷纷得到将军的敕封。

杨奉是白波贼出身,1夜发迹,得授将军,竟犹有不满,乃至“李傕虽拜宠之,犹不肯尽力也”。

杨奉,白波帅耳,犹知将军(指李傕)所为非是,将军虽拜宠之,犹不肯尽力也。--《献帝起居注》

为了“镇安方夏”,李傕集团还大4授予地方军阀“重号将军”头衔。比如凉州酋帅马腾、韩遂,分别被授予征西、镇西将军,刘表被授予镇南将军,袁术被授予左将军,陶谦被授予安东将军。

是岁,韩遂、马腾等降,率众诣长安。(李傕)以(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凉州,(马)腾征西将军,屯郿。--《魏书董卓传》

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刘)表为援,乃以(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魏书刘表传》

天子都长安,4方断绝,(陶)谦遣使间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魏书陶谦传》

1时间,关东诸侯人人眼红,纷纷加大了表奏伪职的力度,几乎掀起了军号竞赛。

彼时的汉献帝,年幼无知,对典章礼法也不甚了解。他在建安元年(196)迁都许县之后,还求助于袁绍幕僚应劭,为朝廷“重典制度”。

时(天子)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应)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著《汉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应)劭所立。--《后汉书应劭传》

因此,对李傕等人的奏请,献帝也并未察觉到任何不妥。他在东迁途中(195-196)还多次为属下加官进爵,被嘲笑为“垒壁群竖,竞求拜职”,乃至印章不够用,随手“以锥画之”。

(献帝)拜胡才征东将军,张杨为安国将军,皆假节开府。其垒壁群竖,竞求拜职,刻印不给,至乃以锥画之。--《后汉书董卓传》

无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