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谯县访故友,征讨或难休下(4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770 字 4个月前

建安初年(196)突然被授予“议郎”、“谏议大夫”之类的文职,毫无疑问、也是因其遭遇了与曹仁相似的征调。

但陈寿不好11书明,遂借“草蛇灰线”笔法,将线索藏匿在《曹仁传》、《臧洪传》中。

夏侯兄弟的情况更复杂1些,在建安元年的职官变化无载。

尤其是夏侯惇,缺载过多。

但有1点可以肯定,夏侯惇绝非只会打败仗的无能之辈。

按《魏略》,夏侯懋(惇子)遭清河公主(明帝姑母)构陷,下狱论死时,群臣求情,称“夏侯惇有克定天下的殊勋”。

有诏收(夏侯)楙。(明)帝竟欲杀之。以问长水校尉京兆段默,默以为“伏波(指惇)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3思”。--《魏略》

负土做陂、典农屯田绝非“定天下之功”,可知至少在3祖时代,夏侯惇的军功记载尚为显赫。

看晋武赞语(魏之元功),可知惇实系名将,军功彪炳。

至于此载多遭抹杀,恐怕与袁操联盟的“内部借调”有关。

史书中的诸多记载,受制于时代,无法秉笔直言。

即使像陈寿这样的良史,也不得不将线索深埋于诸将列传之中。

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呵呵,如此说来,赵旻骂《尚书》…似乎也有些道理哦!